9月7日,“吾山安处——贺海锋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馆区开幕。
展览展出了贺海锋这些年的重要作品,呈现出他近年来较为完整的创作历程,展览的两个单元分别对应他创作中的两个重要主题: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
展览主题“吾山安处”,出自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和余光中的“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暗喻贺海峰多年来一个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寻觅自我的创作之旅。
贺海锋在中央美术学院完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数十载传统山水研习,扎实的学院派训练为他独特个人风格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北京求学期间,其作品吸收了北方山川风土雄厚、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十年漂泊之后,他移居南方、扎根大湾区,着力于城市山水景观的构建,积极探索山水画的更多可能性。
展览现场
贺海锋说:“我是湖南人,来到岭南,希望在继承岭南山水文化的同时,做岭南地域性山水的新诠释,这也是对岭南山水文化的回应。”他介绍,此次捐赠给广东美术馆的作品《珠江流域》呈现了珠江从发源到入海的全流域,是对珠江河流文化的一个注解,用山水的方式去记录珠江不同流域阶段的自然、人文景观,也是一种新的呈现和表达。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贺海锋的创作画面离不开对“山”与“水”的思考,每一幅作品都呈现出对现实世界的热情和个人生命的韧性。近年来,贺海锋游历于城市间,保持着与自然相通的心性,将城市景观与自然山水柔和地交织在一起。
贺海锋的绘画语言既有对宋画笔墨意境的关联、元代画家表现技巧的传承,又包含了现代化的创新以及西方艺术的影响。在用笔方面,他重视传统国画中笔踪墨迹对于山体的表现,同时在元画“解索皴法”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独特的“长线皴法”,使得画面中山体的结构更具浑然天成的感觉,又引入塞尚的平面构成,用成组的皴和成片的墨点去构成画面,使传统与现代在画作中完美融合;在用墨方面,除传统的水墨灰调外,他更是大胆设色,“随心赋彩”,赋予作品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使传统的国画材料得以升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现代化表达既熟悉又新颖,引发了对自然的思考。
展览现场
展览将展出至10月8日。
【部分展出作品】
《冰山》,50×50cm,绢本设色,2024年
《暮色》,30×60cm,绢本设色,2024年
《茶花溪的晨》,300×160cm,绢本设色、金箔,2021年
《山海之城》,240×200cm,绢本设色,2021年
《星空之城》,480×200cm,绢本重彩、矿物色,2020年
《去远方》,160×240cm,绢本水墨,2023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陆漪蔚 通讯员:刘丹妮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作品图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