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知名经济学家、“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24年9月以来,中央密集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各部门积极推动政策落地,释放出推动经济迅速提振和加快复苏的强烈信号。如今,这些政策已逐渐落地见效,产生了非常好的实效。放眼2025年,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出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接下来,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张卓元认为,我国提振消费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已形成4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为国内消费市场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居民预期逐步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将明显提升。我国有着14多亿人的超大市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各项拉动消费的措施出台,2025年我国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回暖。
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
提升全社会的消费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重点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要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张卓元表示,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回升向好的局面,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了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过去居民们长期习惯预防性储蓄,习惯了手头攒些钱以防不时之需,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多年来一直在40%以下。根据国际经验,经济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持续上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应逐步提高到50%以上甚至更高。居民消费占比偏低,会影响经济循环畅通水平。因此,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应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此,张卓元表示,要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同时提升其边际消费倾向,将他们的预防性储蓄逐步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能力,进而提升全社会的消费需求。
张卓元认为,我国提振消费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已形成4亿人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为国内消费市场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居民预期逐步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将明显提升。我国有着14多亿人的超大市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各项拉动消费的措施出台,2025年我国消费市场将进一步回暖。
社保制度应灵活适应就业形态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指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张卓元表示,提振消费、全面扩大国内需求,要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为城乡居民编织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网。他举例,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0%以上,但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市民化过程相对滞后,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在城市安家,享受“市民化”待遇还存在一定阻碍。持续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对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既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更好地适应劳动力流动,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也需要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
张卓元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推进,灵活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灵活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具有劳动关系不明确、工作方式灵活、收入不稳定等特点,给传统的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来新挑战,我们要看到,这部分群体存在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这都要求我们应当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
张卓元表示,改善民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业、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的解决既能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把巨大内需潜力激发出来,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所以我们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逐步补齐民生短板,包括“一老一小”,就需要增加投资,这又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支出。
对于民生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指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张卓元介绍,在社会保障领域,群众既关注“有没有”社会保障,也在意社会保障“好不好”“到不到位”。当前我国民生保障中,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有提升空间,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有进步空间。
在养老保险方面,目前全国有1.7亿老年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024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最低标准提高20元,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
补齐民生短板,则意味着政府的支出要增加,这就需要中央政府扩大财政赤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过去有些人认为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不能超过某一比例,但我们的中央政府负债率不高,发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发行超长期国债来支持地方,可以缓解部分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紧张和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张卓元说。
张卓元表示,2023年我国GDP为129.4万亿元,按照5%的GDP增速,对于我国2024年GDP而言,假设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占GDP1%都不到。由于中央政府债务规模较小,我国财政赤字率有所突破完全不是问题。
扩大赤字后,尽管债务增加了,但GDP增长也加快了,带来的是良性循环。否则,政府支出不增加,可能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比如影响消费,影响经济预期。他举例说,今年以来,我们也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助,发放消费券,这些措施对于促进消费是非常有利的。
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有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针对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持续用力推进风险处置。要大力提升抓落实的效能,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张卓元表示,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民营经济仍存在一些短板要补、难题要解,贷款融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我们要让民营企业有信心,要让民营企业家有信心。”张卓元说。
张卓元表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的总量达到了18086.48万户,同比增长3.93%。截至2023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也达到1.24亿户。我国大约有4亿人在民营企业就业。放眼未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必须坚决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开放、透明的发展环境。我们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协同推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2024年以来,国家推出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各地方各部门聚焦民间投资、公平准入、融资支持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打出“组合拳”,推动民营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市场回暖、预期企稳向好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工作时指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2024年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将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这必将极大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激发民营企业家扩大投资的热情。
与此同时,国家政策层面更加注重为民营企业壮大创造条件,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不得设置限制民营企业参与的招标条件、评标标准”等要求被明确写入。
在张卓元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将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