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漆云良(右一)给贫困户送去鸡鸭鹅苗,帮助他们通过养殖家禽增收。受访者供图
大洋网讯 在知天命的年纪,漆云良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第一书记”——去年5月,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东莞名中医项目指导老师漆云良被选派至韶关仁化扶溪镇斜周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他全身心扑在村里,朝思暮想的都是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去年底,省定贫困村斜周村已实现贫困村退出及贫困人口全部摘帽。摘帽不摘责任,站在新的起点,漆云良心中所思所想的是如何着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让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日前,趁着漆云良难得休假几天回到东莞,我们找到他,听他讲述这一年多来扶贫走过的路。
已超龄仍请战去扶贫
我的老家在湖南新宁县农村,我1994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县中医院工作。2000年,受同学鼓励,我和妻子一起跳槽到东莞市凤岗医院,2008年转至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副主任,一直干到现在。
多年来,我和妻子一个在社卫,一个在医院,一个做医生,一个做护理,心里想的、手里干的,都是本分。
去年年初,镇里转发了省、市的通知,要选派优秀干部去扶贫。我记得当时文件要求的是“年龄45岁以下,副科以上,共产党员”。我是1969年10月出生的,当时已50岁,超龄了。不过,括号中注明的“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年龄限制”给了我机会。
我找了分管我们社卫的凤岗镇党委委员请战,表达了我的决心。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后却离开了农村。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对农村、农民、农业总有一种莫名的、骨子里的熟悉、亲切与惦记,我一直梦想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农村。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年5月13日,我们出发了。之前我们接受了扶贫政策、知识培训,当晚,我就住进了村委会。一开始,我们3个同志一个房间,房间没有窗户,老鼠、蟑螂乱窜,我都没放在心上。
吃饭是个问题,没有食堂,只能自己做。下村工作忙,常常是早饭不吃,中午吃一顿,晚饭也不吃,随便吃两块饼干。村里也没超市,买东西得到十多公里外的镇上。我妻子有一次休假去村里看我,住了一个星期就饿得受不了,我却早已经习惯了。
我们斜周村共有8个自然村、260户、1192人,有贫困户41户、贫困人口169人,压力还是挺大的。
第二天,我到村里之前凤岗镇派到斜周村当扶贫队长已3年的蔡广京带着我,直奔斜周村贫困户最集中也最穷的地方。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了——这个我早有思想准备。
上午看了五保户刘健业,去了贫困户聂球生家。下午我们又来到唯一尚未完成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刘培宗家,再去了最偏远的贫困户欧天养家。之后,我们又去了贫困户刘文彬、刘贵棠、刘文财与聂池生家。
当晚8时多,我们才回到村委。粤北初夏的夜空宁静而高远,那天晚上,我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让这些贫困户脱贫,跟着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老队长蔡广京和我聊了很多,他的心里放不下那些贫困户,不知道有多少东莞的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
帮贫困户找工作卖果子
去斜周村的时候,我是自己从凤岗开车去的,去村民家我就自己开车,开到没路了,我就走路。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全村200多户人家,我现在已经去了120多户,在村民家里坐几个小时,好好聊下,我的心里就有底了。
对于斜周村的扶贫,凤岗镇早就定好了思路,村里有柑橘种植面积1200亩,全村建有西坑、上湾柑橘产业种植基地,这两年又新增了贡柑、沙糖橘种植特色产业200亩,柑橘产业已成为斜周村贫困户、非贫困户除外出务工外的主要收入。
我们驻村工作队给贫困户购买化肥,进行柑橘种植技术培训、电商培训、发放种(养)殖苗等多种方式,提高贫困户柑橘种植能力与销售水平,产业扶贫带动主要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去年全年柑橘产业收入296万元,比帮扶前增加了100万元。
我们这些驻村干部也经常到贫困群众家庭参加劳动,与贫困户一起在柑橘园里、稻田里喷药施肥、抛秧插种,引导、激发群众绿色种植、综合种植、合理种植、科学种植。这种感觉特别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而我们是不是真心,贫困群众心里都有杆秤。
贫困户聂池生今年65岁,去年,我们给他们家送去26包化肥,又送了鸡鸭鹅苗。为了增加收入,我们又动员他的儿媳刘秀清出外打工。刘秀清今年40岁左右,现在东莞桥头一家工厂打工,每月收入近4000元。等明年争取把他们家的平房改建成楼房,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会更好。
农民辛苦种出来的果子,我们除了联系仁化县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网络销售外,我自己也联系我们凤岗社卫、凤岗镇卫健局,请同事们积极购买;为了帮助贫困户李荣生,我们很多同事“消费扶贫”买了他家不少米,我们卫生健康人员真是爱心满满。
在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处方
我们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斜周村返贫风险大的家庭主要是患有长期慢性、重大疾病,劳动力缺乏的家庭,贫困人口的患病率为42%,因病返贫随时可能发生。
扶贫要扶到点上、根上,就要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我是一名医生,我最擅长的就是治病救人,去之前我就想好了,必须好好利用这个优势,所以在走访的过程中我每次都会给村民做个体检。
我们为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家庭制订健康家庭计划、慢性病康复计划,我这个第一书记常常是怀揣着血压计去村民家里,拿着笔在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处方,成了“赤脚医生”。
这一年多来,我为村民测量血压不计其数,在群众家里、村委会为群众诊病、开出中药处方数十人次。去年11月起,我在仁化县扶溪镇卫生院、城口镇卫生院办理医师多地点执业注册,每周三在扶溪镇卫生院坐诊带教,医生扶贫真是优势明显。
我刚到村里第一天,村里的干部跟我说,“做群众工作得会抽烟喝酒,才能跟群众打成一片”。我不会抽烟,也很少喝酒,但不抽烟不喝酒照样能扶贫。让老百姓真脱贫、脱真贫、久脱贫、难返贫,健健康康奔小康就是我们的心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