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分会场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2月18日下午,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和嘉宾齐聚一堂,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分会场上,共同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主题,交流思想、凝聚共识。
尤其是来自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动能产业的企业经营者和科技界人士代表,他们结合各自行业的实际情况,纷纷积极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大计建言献策。
政府: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大有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抢抓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大刀阔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依靠创新驱动深耕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司长徐荣华表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大有作为,期待广东聚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2023年,广东以更高更强的姿态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提质壮大8个万亿元产业集群,加快把新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打造成新的万亿元级、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此外,广东还研究修订“1+20”战略性产业集群文件,谋划出台5个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3年,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49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同期GDP。
以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为例,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运营官王成表示,在充满挑战的2023年,TCL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粤经营再上台阶,实现营收1711.9亿元,增长15.6%;在粤工业总产值1524.2亿元,增长16.7%。
产业集群壮大的背后来自一个个企业的发展。2023年TCL在广东的产业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如在半导体显示方面,TCL华星9条面板生产线有5条建在广东,TV面板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广州t9项目去年实现了从手机到车载全产品线出货。”王成介绍,总部位于天津的TCL中环去年将电池项目落子广州,是广州引进的首个大型光伏制造项目,将有力助推广州在光伏全产业链及相关配套产业实现聚集效应。
企业: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在广东,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253万辆,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其中就有来自广汽埃安的一份力量。“2023年广汽埃安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77%,跑赢市场大势,稳居新能源汽车企业前三。”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表示,“历经十余年培育,新能源已成大势所趋,我国也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入选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2023年,对广汽埃安来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灯塔工厂”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工厂”,代表了全球制造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入选“灯塔工厂”为广汽埃安继续坚持实施科技创新引领战略、走向海外布局全球工厂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智能生产线。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去年是广汽埃安走向世界的元年,2023年7月广汽埃安成立泰国子公司。古惠南透露,“在泰国的工厂计划2024年6月投产,我们还同步布局东亚、欧洲、南美等基地建设,计划在未来2到3年内实现双品牌运营,埃安和昊铂全面发力国际化。”
低空经济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把2024年看作是低空经济的元年。
2023年亿航无人驾驶航空器获得全球首张适航证,引来了多方关注。薛鹏表示,“这意味着,对我们来讲,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商业化运行上已基本上没有障碍,接下来就是要和各个合作伙伴共同搭建低空出行的生态圈,把商业化运营做起来。”
作为一家广州本土企业,“我们早在2019年就和广州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把广州打造成为空中出行的试点城市。”薛鹏直言,“去年下半年,黄埔区出台的‘低空十条’,让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快速在黄埔乃至广州先飞起来,先发展起来。前段时间我们还跟广汽、黄埔区以及广州空港委达成战略合作,我们来负责研发,广汽负责生产销售,这样的话我们既能够把制造业放在广州,还能够全面把商业化运营做起来。”
“第一次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号角,今年大会的再次召开则为支撑高质量发展谋划了更大的布局。”来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孙志强连续两年参加高质量发展大会,“无论是新型工业化还是新质生产力,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
作为一家深耕广州的制造企业,他呼吁政府对工业机器人产业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早期更多是为客户提供硬件的技术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也将加大力度投资数字化技术和软件的研发投入,为客户提供从技术、工艺到整个数字化技术的完善解决方案。”
平台: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由南方电网牵头申报,以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为运营载体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落户广东。而随着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系列政策,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广东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
“储能创新中心落户广东,将有力推动我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广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龙指出,“去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的营业收入超过四千亿元,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赛道。”
如何积极融入和服务广东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姜海龙表示,2024年,储能创新中心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拓展储能应用场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如聚焦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规模化储能装备和技术,开展43项重点任务攻关,预计科研投入超10亿元;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预计投入超10亿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研发团队进驻,进一步整合新型储能领域的科技创新资源。
在深圳,创新平台的重要性也愈发显著。据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陶永欣介绍,深圳正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全新机制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其兼具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特点优势,产业出题、科研答题,打通从实验室到新产品再到新产业的创新链条。
孵化龙头器械企业联影医疗,并持续与联影展开十余年技术创新合作,成果转化获益4.36亿元;联合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创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重构了高端医学影像领域国际产业格局……回顾一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不断发挥强大的国家平台聚集效应,吸引了一批行业龙头及机构落户深圳,孵化了一批有潜力的初创企业,通过生态润泽,引领广东及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离不开科技创新。”郑海荣表示,广东构建的高水平多层次的实验室体系,以科学家群体为核心的科学产业一体化创新机制,已逐步发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重要作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