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2024年上半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今年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4%,地表水优良率为93.2%,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7.6%,基本保持稳定。
此外,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5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广东省惠州、深圳、珠海、中山4市上榜2024年5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深圳、惠州、珠海、中山、广州、东莞6市上榜2024年5月168个重点城市PM2.5浓度排名前20位,“广东蓝”成为广东生态环境的亮眼名片。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改善2.3个百分点
监测显示,1-6月,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为96.4%,同比改善2.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2微克/立方米)。臭氧和PM2.5作为全省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分别为69.0%和16.4%。
城市排名方面,1-6月,按照AQI达标率由高到低排名,前三名依次为河源、阳江和韶关,后三名由低到高依次为东莞、江门和佛山,其中,中山、佛山和江门等16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改善,惠州和揭阳市同比持平,云浮、汕尾和梅州3市同比下降。
水环境质量方面, 1-6月,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全省14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93.2%,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同比持平。与各断面目标相比,全省仅有2个断面超标,分别为梅州市龙溪和汕尾市东溪水闸断面未达优良目标。
基于国考断面水质监测结果,1-6月,按照城市水质指数由低到高排名,前三名为河源、肇庆和韶关,后三名由高到低为揭阳、东莞和潮州。其中,汕头、茂名和揭阳等14个市水环境质量同比有所改善。潮州、惠州和东莞等4个市同比有所下降。河源、中山、肇庆3市所有国控断面均达到水质目标,且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
此外,2024年春季,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7.6%,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劣四类比例为8.1%,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劣四类海域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湛江港、汕头港等河口海湾,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
基于国控点位水质监测结果,汕尾优良比例达100%,湛江、揭阳、茂名、阳江4市近岸海域水质同比上升,潮州、江门、汕头、珠海、惠州、深圳6市同比下降,其余4个城市水质保持稳定。
上半年水环境指标近年来最佳
蓝天白云在广东已是常态,全省AQI达标率同比持续上升,下半年全省大气环境治理还将面临哪些挑战?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许技科表示,今年上半年,在气象因素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全省空气质量改善稳中有进,“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尚未完全摆脱气象条件的影响。今年下半年,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极端天气气候条件偏多。7至10月又是我省台风频发期,台风登陆前的静稳天气,容易引发大气污染过程,需要我们统筹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空气质量改善的关系,提前做好污染治理和联防联控工作。”
据悉,根据往年同期大气污染特点规律,省生态环境厅正在组织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以珠三角9市及韶关、阳江、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共15个地市为重点,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交叉检查和自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帮扶重点企业落实治理措施,帮扶重点城市培养专业尖兵,进一步提升全省大气污染治理水平。目前,第一轮对10个城市的监督帮扶工作正在开展,相关工作成效将逐步展现。
上半年,广东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先后多次发生编号洪水,广东是如何做好汛期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许培源透露,总的来看,今年上半年和6月份各项数据指标是近几年最好的,2024年6月,也就是主汛期,水质优良率为81.8%,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14.9个百分点;今年1-6月,149个国考断面优良率为93.2%,也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同时,全省上半年无劣Ⅴ类断面,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今年全省汛期水污染防治取得较好成效,得益于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统筹开展防汛救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多措并举,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汛前全面开展沿河箱涵、排口等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开展汛期水环境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加密监测重点关注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及时预警汛期污染强度较大断面和存在风险隐患的饮用水水源。切实加强汛期应急值守,按照“五个第一时间”的要求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水环境事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协同治水,落实全省“一盘棋”应急响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通讯员:粤环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吴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