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梅龙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粤东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助推红色苏区奔向“幸福快车道”。
梅龙高铁全长约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自梅州西站引出,途经梅州市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和河源市龙川县,终至龙川西站。其中,中铁六局承建的梅龙高铁站前3标由兴宁南站引出,途经兴宁市、五华县,终至五华站,线路总长21.3公里,包含桥梁15座、隧道8座,桥隧比达76%。
全线最难隧道,智慧掘进
项目部进场后,以最短的时间“攻”下全线第一座拌和站、第一座钢筋加工厂、第一座中心试验室、第一根桩基开钻、第一座墩身浇筑,五个“全线第一”,实现了“上场快、安家快、展开快、推进快、树形快”的“五快”目标。
首件工程是施工过程的起点,更是整个项目质量控制和技术标准的试金石。项目部制定了“首件工程实施方案”,在大规模施工前完成了隧道衬砌、水沟电缆槽、桥梁墩身、连续梁悬浇段等16项首件工程,为打造梅龙高铁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梅龙高铁全线难度最大的隧道——径纸隧道全长2.46公里,地处丘陵地带,下穿4处溜塌体,Ⅳ级、Ⅴ级围岩占比超过60%,整体围岩较差,局部埋深较浅,隧道经过可能产生塌方、冒顶、突水突泥等问题,安全风险高。
施工中,项目部严格执行“短进尺、强支护、少扰动、弱爆破、勤观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根据不同岩层和地下水情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同时,通过3D断面扫描仪进行隧道断面检测,精确分析混凝土用量,控制超欠挖,确保隧道断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并创新使用二衬V型槽、隧道拱顶带模注浆工艺,防止坍塌冒顶、突水涌泥等问题。
全线最长桥梁,安全架设
在兴宁市刁坊镇上空俯瞰梅龙高铁宁江特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田间,成为乡村里一道亮丽风景。宁江特大桥全长4.06公里,上跨漳龙铁路、S225省道,是梅龙高铁全线最长桥梁。
项目部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及机器视觉等技术,搭建桥梁施工智能监测平台,实时监测围堰变形、支撑应力变化等情况,为承台安全施工保驾护航。通过对架梁机增加限位开关、改进液压系统、安装监控系统和风速仪等措施,使架梁全程可控。在跨既有铁路、公路范围设置防护棚架、防护网、防电板,以防止漏浆或杂物坠落,确保既有线施工安全。
在追求安全、优质、高效建设的同时,中铁六局建设者始终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不断完善环水保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环水保各项措施要求,全力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施工与环保责任一体,施工与绿色环境相融”。项目部引入了先进的环保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噪声、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各项环保指标达标。在边坡较陡、地质条件不佳的区域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工程结构以增强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风险。采取资源循环利用、便道永临结合、少占临时耕林地、植被恢复种植等举措,高标准打造出了一条外美内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高铁。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 通讯员:范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