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千万工程”大棋盘里,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廖石秀以发展油茶产业为例,讲述了科技力量如何助力农业应对极端气候的故事。
廖石秀介绍,在一次参加人大代表活动中,她和华电电科院、韶关学院等科研团队建立了联系。针对石漠化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科研团队通过要素分析、实地调研给她提供了利用“上中下”三层结构的“石漠化治理+光伏+油茶+林下经济”要素互补方案。
2023年部分油茶林装上了光伏和集雨灌溉设施,安装上一年后,油茶林就迎来了“大考”。2024年因为有了设施的遮挡庇护,油茶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小气候里生长,受旱涝影响明显减弱,收成也更好。同一片天空下,有无光伏板集雨灌溉装置的林地形成鲜明对比,光伏板下再也没有出现死树。
“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石漠化土地面积缩减、程度减轻、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升等三大变化,还解决了石漠化治理中资金短缺、人力短缺、旱涝不保收的三大痛点。经过测算,单一油茶种植每亩每年产值约3000元。要素互补后,整合多种模式每年每亩达到17000-19000元,产值是单一油茶种植的6倍。”廖石秀说。
发展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带动就业。扎根乡村十多年,廖石秀深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和分量。试种油茶成功后,廖石秀整理经验做法,传授给身边的乡亲,带领大家共同种植,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目前已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此外,廖石秀建成的食用山茶油加工厂,每年为周边乡亲提供工作岗位60多个。“我向乡亲们承诺:厂里所有的用工都优先本地村民,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廖石秀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海报丨郭俊航、吴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