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广州日报发布的一则题为《广东遂溪即将可收割的数十亩优质水稻惨遭毁,谁之过?》的调查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余下800来亩水稻的命运(是否会被再毁)成为关注焦点。
“目前,我们已停止土地清表,等余下800亩水稻成熟收割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遂溪)县、镇相关领导,正积极与(土地)中标方协调,暂用其他土地过渡,避免造成中标方损失,待水稻收割完后再移交土地”。昨晚(10月16日),湛江遂溪县河头镇委一主要领导给记者来电时,如是说。
这位镇领导表示,非常感谢广州日报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客观报道,让他们(吃一堑后)又长了一智,进一步增强了对粮食重要性的认识,并称,事件引起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天(17日)上午召集各相关单位领导开会,要求要举一反三,认真吸取(毁稻)事件教训,要珍惜和爱护粮食,做好事件的善后工作,全力发展经济并维护社会的稳定。
“毁稻”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多家央媒纷纷转载
“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我们也深知这一点,但当时急于要按合同如期移交土地给中标方,考虑不周,在土地清表中毁掉了35亩水稻,目前,我们正积极协调,对事件作出妥善处理,‘通过协调,昨天(10月16日)下午,施工方(立方公司)与种植户已基本达成了补偿(农户)协议’黄书记说。
10月16日,《广东遂溪即将可收割的数十亩优质水稻惨遭毁,谁之过?》文章在广州日报新花城、广州日报大洋网以及广州日报大湾区头条视频号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网》《中华网》等多家央媒及《新晚报》等数十家媒体纷纷转载或对毁稻事件作出评论。其中,《极目新闻》转载后,12个小时的阅读量达到了168.8万人次,还上了热搜榜首;一抖音号上,网民的评论多达数百条,与众媒体一样、网民们纷纷表达了对余下800来亩水稻命运(是否被再毁)问题的关切!
广州日报相关报道冲上热搜榜首。
河头镇:清表亦无奈之举,余下水稻待收割完再交地
据了解,遂溪县河头镇虎溪村的800多亩垦造水田项目,于2022年5月15日开工建设,项目业主方是遂溪县土地整理中心,施工方是广东立方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立方公司)和河南省文博土地测绘工程有限公司。2024年1月11日通过验收后,土地管理权移交河头镇政府。今年10月,湛江市金绿宝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金绿宝公司)以最高出价830元/亩/年中标竞得了这片土地,拟用于搞北菜南种,主要种植大蒜。
而在土地验收合格前的2024年9月9日,为配合做好土地验收,雷州市绿琳飞防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老农李先生是股东之一)与施工方签订了续租该片土地协议(续至2025年2月),于2024年8月再投资80多万元,在虎溪村种植了800多亩的水稻。
河头镇称,为确保土地如期移交中标方,在多次交涉无果后,镇里才于10月12日出动了5辆农用机进场清表,“毁稻,亦是无奈之举。中标方已备好蒜种,且要提前半个月备耕,如不按时交地,致中标方损失,镇里将要承担300多万的赔偿责任”黄书记说。
“经努力与中标方协调,(我们)现已停止清表,待余下的800亩水稻全部收割完后,再移交土地,目前(镇里)正与各方加强沟通,全力做好善后等方面谢工作”黄书记说。
农业部门专家:北蒜南种 推迟种植影响不大
北蒜南种,再迟多40天左右,即水稻收割后再种植,究竟有没影响,或影响有多大呢?
据了解,广东遂溪尚无北方大蒜引种的经验。10月16日晚,广州日报记者特地就相关问题请教了省内多个农业部门和广东海洋大学的专家。针对迟种的疑问,专家表示种子的储存方法是否适当很重要。
此外,专家们对于北蒜南种的计划也提出了一些专业的建议。北蒜南种存在诸多技术和气温差别导致的产量等问题。专家提出,北方大蒜品种通常需要14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才能完成光照阶段而形成蒜苔和蒜头,而南方大蒜品种则需要13个小时的光照。如果将北方大蒜品种拿到南方种植,可能会表现营养生长旺盛,不能形成蒜苔和蒜头,或者晚熟且产量低。反之,将南方大蒜品种拿到北方种植,如果纬度相差很大,产量可能会降低。因此,南北引种时应从相距1~2度的南方向北方引种,以确保较好的适应性和产量。
在引种之前,深入了解目标品种的适应环境、生长习性、抗病能力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必须考虑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例如,北纬35度以北区域为春播大蒜区,35度以南地区为秋播区,35~38度之间地区为春秋混播区。南北引种纬度不得超过3度,一纬度大约110公里,也就是说南北相距直线300公里内可以相互引种,超越了这个距离是不能相互引种的,否则会给大蒜产量带来很大影响。
多位专家和广东海大的朱教授均表示,影响大蒜种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气温,南、北方温差较大,南方气温相对较热,“不说迟40天,再迟三二个月种植,对大蒜的种植和产量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朱教授对广州日报报道予以充分肯定,称报道很及时、全面,且很客观,“糟蹋粮食是要不得的,我已将报道发给(湛江)市委统战部和政协的相关领导了!希望能引起各方的重视,不再毁稻……”
老农李先生得知镇政府决定停止土地清表,余下约800亩水稻得以保住后,破涕为笑,并为镇里的这一做法表示认可。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