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在汕尾建成投运。
在南海之滨汕尾,“百千万工程”的如椽巨笔,正徐徐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的壮美画卷。
看绿色动能,中国(汕尾)新能源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上,19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汕尾,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
看蓝色粮仓,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建成投运,做好“向海”文章其势正盛;
看多彩文旅,汕尾携手省港航集团联合打造龟龄岛、江牡岛“跳岛游”等高端文旅项目,农文旅融合翻开新的篇章……
海洋强市,融湾先行。当前,汕尾正围绕省委赋予的“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以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加快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汕尾实践新篇章。
向新提质 打造西承东联“桥头堡”
超19个新能源项目落户汕尾,涵盖重大能源项目和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近500亿元……今年11月初,中国(汕尾)新能源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汕尾市召开,为汕尾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滨海城市,汕尾海域面积广,拥有海洋面积2.39万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一,风能资源丰富、品质较好,非常适合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
追“风”逐“绿”,向新而行。“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汕尾不断做好“向新”文章,通过积极抢滩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起集“风光水火核储”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产业体系。如今,汕尾不仅成为一块清洁能源发展的“新热土”,更是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的“首选地”。
除了产业向“新”外,汕尾的城市发展也迎来新定位、新机遇。汕尾,是粤东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素称“粤东桥梁”。随着汕汕高铁的通车,汕尾与深圳、广州形成半小时、一小时生活圈,老区融湾按下“快进键”。
“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这是省委赋予汕尾的全新发展定位,无疑将为汕尾在新征程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位争先带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注入强大的信心动力。当前,汕尾正紧抓产业有序转移和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持续完善“产业升级”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在借梯登高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汕尾坚持“走出去”,在广州、深圳支持下布局建设6座“创新飞地”;同时坚持“引进来”,引进中山大学、省科学院等建立“校地企”创新联合体,建成红海湾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平台,推动以广州、深圳为主的“双岛多礁”蓬勃发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向汕尾流动,赋能服务产业发展。
在科技“加持”下,今年前三季度汕尾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8%,位居全省第3;汕尾市主平台新承接转移项目44个,新动工项目25个,新投产项目19个;汕尾获评全国15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成为汕尾产业向新、发展提质的生动注脚。
向海图强 开发海洋牧场“新粮仓”
猎猎海风中,一排排风车正缓缓转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绿色电能;滔滔海浪里,一条条生猛海鱼正在海底网箱中畅游,接二连三跃出水面觅食……今年9月,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建成投运,海上发电、海下养鱼在汕尾成为现实。
汕尾市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示范项目是汕尾与中国广核集团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示范性项目,总投资2亿元,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不仅为汕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对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汕尾因海而生、依海而兴。“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汕尾大力推进“兴海强市”示范工程,通过激活“蓝色引擎”,做好“向海”文章,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风渔融合”立体开发,唱响了一曲向海图强的海洋牧歌。
汕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汕尾将打造海洋牧场新支柱产业,完善“飞海开发”“拿海即开工”等机制,发挥中广核“风渔融合”平台、华润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牵引作用,推动全省首个中外合作陆基三文鱼养殖基地等项目落地投产,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省海洋牧场示范区。
此外,汕尾还将集群发展海上风电及装备制造产业,发挥海上风电产业协同带动作用,推动中船集团等新招引、总投资超300亿元的链主及上下游产业项目落地,加快打造广东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
一片片深海智能网箱筑起“蓝色粮仓”、一排排巨型风车向千家万户送去“绿色能量”、一个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项目争相落户……汕尾正吹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奋力谱写经略海洋的崭新篇章。
向美而生 奏响文旅融合“协奏曲”
除了为产业发展“强筋骨”外,汕尾还借力“百千万工程”,做活乡村振兴“大文章”,奏响文旅融合“协奏曲”。
颇有异国风情的“海上古堡”、被彩绘涂鸦“包围”的童话小镇、白鹭翩跹的滨海湿地、躺在床上便能看海的绝美民宿……随着汕汕高铁的开通,这些属于汕尾的“多彩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赶海之旅”。
如何接下这“泼天的流量”?汕尾打出一系列“宠粉”组合拳,助力城市向美而生,文旅“上新”出彩。
在农文旅融合方面,汕尾以“城区+红海湾”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为牵引,发挥高铁旅游、滨海旅游和城乡建设等优势,精心打造海丰莲花山、陆河万亩梅园等10条精品线路,新增大湖滨海生态、“上海外滩”、新山村红色旅游等一大批3A、4A级景区,让好风景被更多人领略。
在陆河县东坑镇,当地将原本废弃的打石场打造成一个集自然风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瀑布+咖啡”别具一格的风光引来了大批游客赶赴东坑度过“山野闲暇”时光。“石崖飞瀑”与“浮日咖啡”和谐融合,成为陆河东坑一张富有特色的文旅名片。
此外,汕尾还陆续“上新”龟龄岛、江牡岛“跳岛游”等高端文旅项目,策划推出冲浪运动、音乐烟花汇演等一批体验感好、带动性强的文旅活动,打造“向大海出发 遇见好玩汕尾”文旅IP,朝着成为“全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的目标奋力奔跑,进一步增人气、育企业、旺市场、富百姓。
得益于文旅发展一系列“组合拳”,国庆假期,汕尾市共接待游客41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9.03%,实现旅游收入27.6亿元。
跃浪争先向潮立,劲风激扬逐新程。站在新起点,汕尾正借力借势扶摇直上,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汕尾力量。
文/陈家源、陈仕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