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随着首批清江鱼通过智能分拣系统投入生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标志性项目——蓝色渔港水产分拣加工中心正式启动试生产。
该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南沙区在水产品养殖方面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加工产业,以推动南沙渔业产业园内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项目由南沙区现代农业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占地 30亩,总建筑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 3.5亿元。项目集成水产精深加工、智能分拣、冷链物流等七大功能模块,预计水产品加工年产量可达 3.5万吨,冷链仓储能力将超过8000吨,达产产值预计超过十个亿。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南沙“蓝色粮仓”建设迈入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作为项目运营主体,恒兴食品(广州)有限公司今天隆重试业。该公司由水产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广东恒兴集团与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旗下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深度融合恒兴集团30年水产全产业链运营经验与南沙国企的区位政策优势,致力打造大湾区标杆性智能化中央厨房式水产加工基地。实现从塘头到餐桌的水产加工行业全链条质量革命。
恒兴食品(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兴辉透露,蓝色渔港将来将对接京东、盒马等渠道,整合“养殖-加工-配送”全链条资源,每日新鲜捕捞的清江鱼、海鲈鱼经标准化处理后,1小时内送达大湾区主要城市商超、门店及生鲜平台,真正实现“朝捞夕至”。
恒兴集团水产事业部总经理吴金红提出,大湾区市场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双方股东在技术、资源和区位上的协同效应,为区域食品安全、保供稳价贡献力量。
锚定“百千万工程”,激活湾区渔业新动能。广州南沙渔业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坤表示,蓝色渔港项目是南沙区落实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标杆工程,项目全面运营后,每年可向大湾区输送超3万吨高标水产预制菜及鲜品,带动周边养殖户增产增收,同时实现了渔业生产集约化、加工智能化、服务品牌化,是“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蓝色渔港项目将联动建设广州南沙区预制菜对外合作交流展示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展示水产加工全流程,并依托南沙国家级预制菜进出口贸易区,打通“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供应链。梁坤强调:“蓝色渔港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支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速构建南沙渔业产业园‘种业研发—生态养殖—智能加工—全球贸易’的现代渔业生态圈,为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董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