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广东省多个自然保护区及科研机构在紫纹兜兰的保护与繁育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这种被誉为“维纳斯的拖鞋”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和极危的生存状况,正受到多方关注与保护。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一场关乎紫纹兜兰的保卫战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紫纹兜兰是兰科兜兰属植物,其花朵形态独特,唇瓣呈囊状,布满深紫色纹路,宛如艺术品。然而,由于自身繁殖困难、生境破坏及人为盗采等因素,该物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极危等级。目前,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两个自然种群是现存最大的野生种群。
为挽救这一珍稀物种,华南国家植物园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对90多株野生紫纹兜兰进行人工授粉,成功将结实率从3%提升至30%,为后续繁育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则突破了紫纹兜兰无菌萌发技术,并培育出20个杂交组合,目前已繁育植株上万株。
2024年11月14日,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了紫纹兜兰野外回归活动,75株人工繁育的种苗被重新引入自然生境,另有500株种苗在保育温室中养护,为未来回归作准备。此外,科研人员还在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发现了紫纹兜兰的新分布点,进一步拓展了其已知生存范围。
目前,科学家正对紫纹兜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揭示其遗传特征和进化历史,为制定更科学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依托一支专业且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以及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华南国家植物园正积极投身于人工繁育的研究之中,不断寻求提高紫纹兜兰繁殖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展了野外回归项目,旨在将这些珍稀美丽的植物重新引入自然环境,使其能够在充满希望的大地上绽放新的生命力,焕发昔日光彩。
科研人员表示,尽管紫纹兜兰的保护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其野生种群仍极为稀少,需持续加强保护与研究。“未来,希望这一‘南粤精灵’能在绿水青山中繁衍生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华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