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中午1时许,广东湛江市区的上空惊现“天空之眼”的奇观~太阳被一圈七彩光环环绕,宛如巨型瞳孔悬挂天际。这一奇观持续至下午2:20左右才“云散烟消”,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拍摄。气象部门解读,此现象为日晕,是高空冰晶与阳光共同演绎的大气光学奇观。
5月12日中午1:50时许,于湛江赤坎区大海湾食家(海田店)附近拍摄的“天空之眼”(关逸豪 摄)
日晕成因:高空冰晶的“分光魔法”
日晕的形成依赖于5000米高空的卷层云。这类云层由六角柱状或片状冰晶组成,当太阳光穿过冰晶时,会发生两次折射,总偏折角度约22°。由于不同色光折射角度不同(红光偏折小、紫光偏折大),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形成内红外紫的环状光环。
“冰晶就像微小的三棱镜,均匀分布的冰晶让光线汇聚成完整圆环,这就是‘天空之眼’的科学原理。”当地气象部门的专家解释道。
气象背景:暖湿气流的高空“足迹”
日晕的出现与华南前汛期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当前湛江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暖湿空气爬升遇高空低温(-20℃~-30℃),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卷层云。
民间“日晕三更雨”的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卷层云常是锋面系统来临的前兆。若暖湿气流持续,可能逐步发展出降雨云层,但单一日晕无法确定降水,需结合地面湿度、气压变化综合判断。
安全观测:护眼第一,科学记录
针对市民观测热情,气象部门提醒:严禁裸眼直视太阳,以免强光灼伤视网膜。推荐观测方式包括:
间接观测:佩戴UV400墨镜,或通过手机摄像头、云层遮挡观察;
投影法:用手指交叉形成网格,将阳光投影至地面,间接查看光环轮廓。
专家同时呼吁,若观测到太阳两侧有彩色光斑(幻日),可能表明高空冰晶水平排列,可拍摄记录并反馈至气象部门,为大气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科学辟谣:摒弃迷信,聚焦自然规律
针对部分“祥瑞”“灾异”等解读,气象专家明确指出,日晕是正常的大气物理现象,与沿海地区丰富的水汽条件直接相关。湛江地处南海之滨,春夏季暖湿气流活跃,高空易满足冰晶生成条件,日晕发生概率高于内陆,无需过度联想。
知识延伸:日晕与其他光学现象的区别
日晕与彩虹、日华原理不同:彩虹由低空雨滴折射反射形成,呈半圆形且需背对太阳;日华由低空水滴衍射形成,光环小且内紫外红,常见于低云边缘。日晕的独特性在于依赖高空冰晶的规则折射,且全天环绕太阳可见。
上图:5月12日下午2时许,摄于湛江市霞山区(韩磊 摄)
结语:用科学眼光解读天空奇景
湛江“天空之眼”日晕持续超1小时,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一堂自然科学课。它展现了暖湿气流与高空冰晶的协作,揭示了光线折射的物理规律。正如气象专家所言:“观测自然现象时,科学视角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地球大气的精妙运作。”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关逸豪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关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