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州的“画坛”,那一定离不开岭南画派。在广州地铁越秀公园站附近,有一座古朴典雅的空中院落,这里原来是岭南画派的“摇篮”、广东画坛的“黄埔军校”——春睡画院的所在地。
春睡画院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的讲学之所,培养了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司徒奇等一大批艺术大师。今年正是高剑父诞辰140周年,我们走进了这座画院,也走进了高剑父不断创新探索的艺术生涯以及热血无畏的爱国情怀。
许多人对高剑父的认识,源于他“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身份。高剑父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致力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而他的另一层身份,却鲜为人知——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
高剑父生于番禺南村,他出身贫寒,少年时师从居廉学画,后来在友人的资助下在澳门求学,留学日本。
春睡画院正屋有这样一幅对联:
上马杀贼享誉南北广东同盟会首
提笔赋诗折衷东西岭南画派宗师
“上马杀贼,提笔赋诗”正是高剑父一生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日本是中国革命志士的聚集地。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介绍,高剑父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等人,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追随革命,并作为副总指挥参与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护送黄兴逃亡香港。
《同盟会东京本部前三年会员名册》
“革命之后,高剑父并未看到民族的希望。因此,他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艺术救国,要通过改变全民族的审美,来改变全民族的命运。”李琰介绍,高剑父创办了春睡画院,广收学徒,推广美术教育,以此挽救风雨飘摇的国家。在最高峰时,春睡画院的学生达到了120余人。
家国情怀,是贯穿着高剑父的艺术与人生的重要内容。在危难之际,高剑父为民族命运而四处奔走,用画笔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1932年,上海沦陷,高剑父创作了《东战场的烈焰》,记录了日军进攻上海,在闸北狂轰滥炸的情况,用画笔控诉了日军的侵略罪行。李琰介绍,抗战期间,高剑父的得意学生关山月就曾受其嘱咐,奔赴重庆,加盟赵望云的《抗战画刊》,积极宣传抗战,并前往西北写生,为抗战募捐。
《东战场的烈焰》图/高剑父纪念馆
“我们把高剑父等人开创的画派称为‘岭南画派’,但岭南画派不是一个地域性的画派,而是一个精神指向和艺术创作方法指向。”李琰说,其中精神指向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艺术要大众化,要为社会服务。
近年来,高剑父纪念馆围绕高剑父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家国精神,策划了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对于当下如何将艺术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李琰认为,画家要有担当精神和家国责任,将画笔伸向生活,不能超然物外,“因为艺术的中心目的是为大众服务,推动时代的发展。艺术是公众的,而不是书房的。”
出品:广州日报大洋网
图文:陈海敏
视频:袁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