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广府文化,“食”字颇为突出。大虾饺、红米肠、蛋挞、萝卜糕、百年烧鹅、蜜汁叉烧……这些茶楼里的“招牌菜”,共同凝结成独具特色的岭南饮食文化,成为地方文旅的闪亮名片。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同款菜单吸引不少老广和外地游客打卡,让本就很火的广东早茶茶点再火了一把。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清明假期,广州“早茶”相关团购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90%。(4月8日《南方日报》)
从淄博到天水,“一种美食带火一座城”的故事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演。为了发展“舌尖经济”,不少地方文旅“摇人”宣传、“整活”不断。事实上,在广府美食的发展中,文旅商融合的身影早有先例。康有为为“陶陶居”亲笔题字,鲁迅、巴金等都曾是陶陶居的座上客;1987年基辛格光顾粤菜老字号泮溪酒家;2019年时任巴拿马总统巴雷拉在访问广东时表示,几乎每天都在吃点心……可以说,在“舌尖经济”的探索发展中,广东美食的名人效应功不可没。
招牌打出去了,如何不断擦亮?这是广州打造“舌尖经济”的永恒命题。当前,单品知名度不够突出、影响力有限,是粤菜发展的短板所在。对此,不妨在保持产品质量、打出企业品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迎合消费新需求。具体而言,就是既要拿捏顾客的胃,又要戳中消费者的心。比如,在产品上创新。陶陶居推出“春日限定”菜单,绿色菠萝包造型的“牛油果蜜柚酥皮包”吸引不少游客打卡。再如,在消费体验上出新。蔡澜点心推出的“打包春天计划”活动,衔接社交互动、门店打卡等多元玩法,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凡此种种,都不失为有益探索。
在美食好吃的硬道理背后,文化赋能的软实力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从新中式走红到博物馆热升温,越来越多消费者看重商品的文化赋能,愿意为文创产品买单。作为千年商都和华南门户,广州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为丰富多彩的地方之一,为“舌尖上的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依托于珠江游船的水上茶居,将珠江游览与茶点品尝有机融合,顾客可在领略两岸风光中品尝“中式下午茶”,实现美食与美景兼得;荔湾区Citywalk饮茶专线,将老城区的知名景点串珠成链,让人在漫步品茶中感受广州生活的“慢节奏”;永庆坊以醒狮为造型的面点,在社交平台“圈粉”无数,成为“国潮”新特产……文化与美食的深度融合,为游客在品尝美食中品读广州文化、感受地道的市井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深挖文化资源,打好文化牌,让广府文化赋能广府美食,应为未来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随着清明小长假落幕,各地文旅的“成绩单”陆续出炉。广州文旅成绩亮眼的背后,是世界各地游客对广府文化的认同、对广州服务的认可。接下来,还要继续深挖城市内涵,抓住投资年会、广交会等盛会良机,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食客在“食在广州”中品读广州、品读中国。
(广州日报评论员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