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今年以来,广州在紧抓从化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增城区石滩镇省级试点机遇的基础上,推动整治扩面提质,新增申报番禺区、黄埔区等7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统筹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各类整治子项目,全面推动实现“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目标。
增城区:“小田并大田、薄地变良田” 推进“万亩方”农田整治
增城各地晚稻陆续进入成熟期,空气中弥漫着稻香,大片稻田等待着收割,一幅秋收美景图尽在眼底。为破解耕地碎片化问题,落实耕地保护,守牢耕地红线,增城区石滩镇自2023年起连年开展集中连片农用地整理工作。垦造水田项目规划面积852亩,位于石滩镇的元美村、田桥村和灯坣村,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启动单元。依托现状及周边肥沃的土地和水乡生态资源优势,有序流转和整理零散农用地。通过对区域内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与未来规划无冲突、与现有耕地连片等符合垦造水田要求的园地、林地等农用地及尚未开发利用的荒草地等自然保留地进行开发,通过田块调整、田面平整、田埂砌筑和田间防渗工程以及配置相应的灌溉渠道、农田防洪、防涝、降渍的排水沟渠等方式对农用地实施改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实现“小田并大田、薄地变良田”,便于机械化、规模化耕作和管理。
增城区石滩镇垦造水田现场
其次,为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推进“万亩方”建设,石滩镇还规划建设了耕地提质改造项目面积2071亩,规划通过耕地提质改造建设,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做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在农田周边建设生态埂、生态沟、生态塘、生态廊道等,防止农肥污染及水土流失等农田生态问题,做到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增产增收。建成后将与垦造水田形成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耕作的连片优质耕地并建成增江东岸“万亩方”,为石滩镇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奠定良好基础。
从化区:“数量-质量-生态”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圈
从化区是全国唯一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国家级试点,艾米稻香农业园也是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中的一项农用地整理工程,这里用数字化和生态种植的实践重新定义未来农活,持续尝试以多元融合来促进农业产业链条的发展。这座占地约3平方公里的农业主题公园,也是一个集生态水稻种植、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科技研发、健康米食加工、自然科普教育、田园休闲度假、山地运动露营、乡村文创购物八位一体的“稻田上的田园综合体”。
“我们从2014年开始在这里种植生态水稻,我们所做最重要的就是水稻领域的数据收集和自研开发的系统。”艾米稻香农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开始我们到田间地头真是用很笨的方法,用相机、手机一张张拍照形成数据库。现在开发的技术可以直接‘虫脸识别’‘禾脸识别’,自动收集数据上传后台。”
从化区面积广阔,不同区域的资源和发展定位各有特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每个区域在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时都要充分结合本地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部署具体工作,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致力于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与提升。”
例如艾米稻香农业园位处城区,也在风云岭森林公园内,在尝试借助科技力量做好耕地保护、保障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协同森林公园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结合发展农旅项目,将它打造成可观赏可游玩的景点,让它同时成为一个能够服务市民的休闲空间,让市民深度感受和参与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的窗口。
在试点工作中,面向耕地的项目还有很多。位于鳌头镇的万亩良田示范项目,有非常深厚的农业基础,万亩良田项目引入国企,推动了7000余亩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让耕地集中连片便于耕种,同时在片区将荔枝林进行保留形成“生物岛”,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文旅产业的导入,打造了一片集万亩良田、优美生态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示范区。
(记者 袁世杰 通讯员 穗规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