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广东正以系统集成改革突破发展天花板,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尤其在这场关乎未来的产业变革中,广东应聚焦三大战略突破口: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深化数实融合和创新跨域协同机制。着力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构建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格局,努力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脊梁。
创新驱动:锻造全球科创策源新优势
广东要以“创新决胜未来”的战略定力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面对产业链关键环节难题(如核心零部件和软件对外依存度高),广东正以十年“卓粤”计划、广东强芯、璀璨行动等重点工程破局开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比如,深圳构建“四链”融合发展范式——创新链精准对接产业链、资金链赋能技术突破、人才链支撑价值创造。总体来看,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广东实现从跟跑创新向领跑创新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广东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34万件,居全国首位。科技创新正催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数实融合:激活产业升级乘数效应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突破点,在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化学反应”。广东正以“智改数转”为战略抓手,加速构建“传统产业顶天立地、新兴产业铺天盖地”的融合生态,走出独具特色的产业跃升之路。
一方面,在家电、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正催生“裂变效应”。以美的家用空调广州工厂为例,其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实现从自动化工厂向端到端互联价值链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全数字化运营标杆工厂,更入选达沃斯(WEF)全球“灯塔工厂”;广汽集团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接上下游数千家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库存周转效率大幅提升。这些实践印证,传统制造业通过“生产流程再造+商业模式重构”,完全能够实现价值倍增。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赛道,广东多地正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例如,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集聚云从科技、佳都科技等领军企业,形成“算法研发—场景应用—标准制定”的全链条闭环,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通过实施“链长制+产业集群重点突破计划”,全省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矩阵。此外,广东着力打通产业融合“任督二脉”,在“制造+服务”“硬件+软件”等领域培育新增长极。
区域协同:拓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空间
广东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广东要以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好自身产业“体系足够全、配套足够强、空间足够大”的优势,创新构建“湾区赋能+全域跃升”协同发展体系,开创了“强核扩圈、梯度进阶”的产业新格局。
一方面,珠三角地区是广东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要加快珠三角地区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粤东西北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形成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产业分工。例如,粤东地区的汕头可依托玩具产业基础,承接珠三角智能制造技术转移,推动玩具产业智能化升级与高端化转型;粤西地区的湛江则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海洋牧场、海上风电及临港装备制造等海洋经济业态。这种“核心突破—全域协同”的发展模式,通过珠三角创新极核牵引与粤东西北功能腹地承接的双向互动,不仅拓展了广东现代化产业空间,还培育出横跨珠三角与粤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及覆盖粤西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为全国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提供了产业协同、要素流动、制度创新的有益经验。
(作者郑健雄系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