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金融“活鱼”,种产业“硕果”,赋能乡村振兴……去年6月,广州市首批“金融村官”试点工作选取花都区6镇10村先试先行。一年多来,广州市通过探索“金融村官”发挥金融机构和乡村纽带联结作用,以优质金融服务助力广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7月8日《广州日报》)
所谓“金融村官”,就是金融参谋员、服务员、宣传员。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了解农户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供金融咨询、信用评估等服务,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产品等。近年来,广州着力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但仍存在一些信息壁垒亟待清除。比如,银行有好的产品,一些服务对象却并不知情。创新设立“金融村官”,能够在金融机构与群众之间架起更管用的桥梁纽带。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复制推广“金融村官”工作机制,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镇村流动,探索一条以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实现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振兴互促共进。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花都区“金融村官”累计推动银行机构授信超55亿元,创新金融产品20余款,组织开展各类宣传超100场次,累计走访农户超万人。通过“金融村官”这个小切口,引来普惠金融创新活水,带动金融资源赋能农村的大变化。
扶持特色产业新升级。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霍桑效应”,指的是额外的关注会激发正向反馈。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一些地区,特色产业尚未挺直“腰杆”,有的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社会关注度不高。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更新升级,提高特色产业的显示度,助益特色产业大发展。在试点地,“金融村官”加大蓝莓、鱼苗、盆景等特色产业扶持力度,蓝莓产业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盆景全产业链年产值超10亿元……接下来,要在更多地方引入金融“活水”,推动“小户、散户”向“大户、龙头、规模化”晋级,加速形成当地发展的比较优势。
丰富涉农金融新产品。产业兴旺背后不乏金融的力量。比如,有金融机构为民宿、露营地等配套了“民宿贷”,支持村民将闲置空房改造成民宿,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但也有机构涉农贷款产品结构单一、门槛偏高,将有需求的群众拒之门外。因此,要以“金融村官”为抓手,尽可能了解量多、面广、小额的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及时给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创新的思路方向。同时,要落实农村金融项目一次性补贴,强化金融“活水”源头供给,增强“金融村官”送“贷”上门的底气与信心。
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及时总结推广“金融村官”经验做法,持续以金融“活水”浇灌“百千万”,必能滋养“头号工程”加力提速,不断取得新突破。
(广州日报评论员 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