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兴的“无陪护”病房正在福建、浙江、天津等地试点,引来广泛关注。
何为“无陪护”?并非真的没人陪护,也不是AI陪护,而是无需患者家属亲身上阵或自聘护工,改由医院专业的护理员担此重任。其优点,至少有二。一是补位。一直以来,“一人住院,全家受累”可谓患者家庭的真实写照。“无陪护”病房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可将患者家属从分身乏术、疲惫不堪中解脱出来。二是专业。陪护病人是技术活,可不是盯着点滴、到点买饭这么简单。“无陪护”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能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照护。
从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无陪护”服务颇受欢迎,正处于持续“圈粉”的状态。那能否全面推广?还面临几道坎。比如费用。当前,大多数医院的“无陪护”服务都未纳入医保报销,其收费标准对很多人而言仍是不小的开支。对此,福建的探索值得参考。该省将患者生活护理费用与医疗护理、耗材费用打包,个人先行自付30%,其余可走医保。各地不妨结合实际,量力而行,设法为患者减减负。
再如,接受度。在一些人眼里,陪护家属是孝心的体现,不想“置身事外”;有的担心一对多、多对多的服务,会照护不周;还有人觉得把家人完全“交给”医院,心里不踏实……“无陪护”病房毕竟是新事物,用户有疑虑也属正常。对此,仍需在细化服务标准、规范护理员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以好口碑赢得更多信任。
当然,全面推广并不是要它“垄断”市场。其定位应是一种有益补充,而非“必选项”。眼下,一些医院“一刀切”地禁止家属陪护病人,这种“推广”,显然用力过猛。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