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让夕阳更红、晚年更美,是家事,也是国事。
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针对新形势下养老产业的新趋势、新挑战,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从养老服务模式、数字养老、银发经济等多方面,探索中国式养老新理念、新举措、新画卷,以更好适应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7月15日新华社)
“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不断完善,“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逐渐兴起,跨城养老成为新的晚年生活选择……现在,养老服务的新鲜事层出不穷,折射出养老需求的各种新变化。老年人参与健康管理更加主动,财富观念、消费理念更加独立多元,更加注重培养生活趣味,也更加渴望充分融入社会。
可见,在追求物质生活好品质、精神生活高品位、社会生活深度参与的同时,老年人逐渐由“被动养老”转向“主动养老”,越来越积极主动地享受银发生活。聚焦老年人核心需求、切实回应现实关切,协力绘就“养老”变“享老”的实景画,使他们老有所享、老有所乐,正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现实议题。
打造家门口幸福圈。当前,“9073”被认为是我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即约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依靠机构养老。在这种态势下,照顾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日常需求便是重中之重。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建设老年食堂,形成覆盖城乡社区的老年教育网络……当家门口生活圈变成“幸福圈”,养老需求与服务“不适老”之间的矛盾就能得到进一步缓解,更多老年人就会从“被动养老”顺利转向“主动养老”。
提升主动健康能力。如今,老年人越来越长寿,“一身多病”现象却越来越普遍,护理需求、长期照护需求日渐加大。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有不同诉求,“想健康却不知如何健康”已是相当多老年人的真实写照。这就需要树立“早认识、早预防、早健康”的疾病预防观念,把健康关口从关注高龄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前移到低龄老年人,促使其提升主动健康能力。譬如,聚焦老年人失能早期预防,帮助老年人提升主动获得持续健康的能力;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促使老年人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乐享美好数字生活。眼下,随着数字生活的普及,从生活缴费、看病就医到交通出行、用餐娱乐,智能化操作已成为众多生活场景的“标配”。相比年轻消费群体,老年人更倾向于简单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功能设计,对产品的安全性、便利性要求更高。《蓝皮书》提出,应特别注意解决养老产品、服务“不适老”问题。譬如,聚焦老年人触感不灵敏、容易误触的问题,加快提升适老化产品服务供给质量;深入乡村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智能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公共服务更加普及。
新需求呼唤新场景,新场景赋能新生活。期待各方从老年人所需所盼出发,兼顾“为老”和“备老”,合力破解银发经济堵点痛点,推动“被动养老”向着“积极享老”转变,让老年人乐享幸福生活。
(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