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忘关空调罚100元,不转发朋友圈罚100元……据《工人日报》报道,不少公司以加强管理、约束员工为名,设立五花八门的罚款条目,罚款金额并无标准和依据。
先说员工,公司“一言不合”就罚款,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怎能安心工作?每天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踩雷”。再看企业,固然罚款的初衷是加强管理和约束,但简单地以罚代管难免有“偷懒”之嫌,得失几何还要打个问号。何况,还有企业以“乐捐”“负激励”等名义变相罚款,巧立名目的背后是难掩的“心虚”。
企业管理是门大学问。因应时势变化和发展需要,企业完善管理规定、优化奖惩措施,无可厚非。但管理“加码”不等于可以胡乱“加戏”。怎么发朋友圈、上班穿衣限制(即便不影响工作)、工位整洁标准,现如今,一些企业对员工的约束事无巨细,有的甚至被网友列入“活久见”系列。奇葩的罚款规定层出不穷,何故?因为有的企业错把管理当“家法”,认为啥都是“自己说了算”。殊不知,企业罚款并无法律依据,很多时候还于情不容、于理不合。
市场上有一种说法,企业要有道德血液。何为道德血液?简言之,就是要有人文情怀,要善待员工。毕竟,管理的核心是管好人、激励人。这也提醒企业,行使自主权、管理权要有边界感、合理且善意,千万别因任性罚款,罚掉了人心,罚掉了员工的积极性,乃至让自身陷入“道德洼地”。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