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对外发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下称《指南》),聚焦当前经营者反映突出的问题,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长效监管机制。(8月6日新华社)
对于行业协会商会,市场上有种形象概括:政府助手、企业帮手、行业推手。其触角遍布各行业各产业领域,覆盖各类型各层次企业。从功能上看,行业协会商会不仅是联系政府、企业、市场的桥梁纽带,更是“多边形战士”——在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行业生态、推动市场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必须承认,行业协会商会要运转,收费是必要的。然而,“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一些行业协会商会却在现实中成了反面教材,因此被“摘牌”的也不少。毋庸讳言,乱收费问题是行业协会商会的一大顽疾。而如何把握好收费的“度”,也是一直困扰行业协会商会的一大难题。在社会责任与自我发展之间,一旦厚此薄彼,要么经费不足、发展陷入困境,要么责任“漂移”、沉入敛财泥淖。
因此,有必要为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划清边界、立好规矩、明晰指引。从国家层面打出政策、检查、曝光“组合拳”,到各地加码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治理,再到如今作为治理涉企收费的首个制度成果的《指南》出炉,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既有利于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为经营主体减负松绑,也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增添经济活力。
制度规范也是生产力。《指南》应时应需发布,对行业协会商会来说它是“明白卡”,对“哪些费用能收”“应该怎么收”等问题分门别类、清晰解答;对企业来说它是“定心丸”,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科学合理设置收费要求,详细列出“负面清单”,强化对违规收费的监管执法。眼下,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监管长效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而要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规范化、长效化,不仅要画出“红线”,更要画好“实线”。
以《指南》为指引,一方面要让自律成风、监管“带电”。行业协会商会应自我约束,对照要求及时规范自身的收费行为;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加强外部引导监督,整治清理违规收费乱象。另一方面要抓好全链条全周期。既要“一个不少”,督促全国各级行业协会商会依法依规、照章办事;也要不打折扣,不给违规乱收费开后门、留死角,以动态治理、精细落实抓出实效。如此,方能让行业协会商会在规范发展轨道上走得更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