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教师从事起运营短视频账号、开设网络直播的副业,甚至在工作时间内直播、收受打赏,引发争议。(8月12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为把教师还给“三尺讲台”,近年来减负工作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却有部分教师“一下课就上播”,甚至月播超百场,这让人不禁怀疑,他们究竟还有多少心思花在育人上?教师当以“传道授业”为主业,过多地倾注时间和精力于直播,留给孩子的自然就少了。
对于教师直播的担忧还远不止于此。一者,有侵权之嫌。一些教师把课堂变成“秀场”,把镜头对准孩子,随意拍摄发布学生视频,罔顾其合法权益,师德师风何在?二者,影响“公平”。有的教师忙于将“专业”变现,兜售课程、带货卖货不说,还接受家长打赏。当家长成了“榜一大哥、大姐”,面对他们的孩子时,老师真能心不偏、气不短吗?三者,带来不良示范。如果教师“沉迷”直播,争当网红,紧盯“钱途”,这让涉世未深的学生怎么想?
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这些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把教师直播“一棒子打死”。时下,借力直播,有的老师把“花式”实验教学搬进云端,有的退休教师“换个讲台继续发光”,获得了家长和舆论的肯定。这表明,教师直播并非不可为,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务之急是厘清教师行为边界。目前,对于教师直播的规范监管仍存在“真空地带”,亟待明确底线、立起规矩,完善相关规制办法,厘清教师权责边界,对于如何直播等问题加强指引。同时,要对变味的教师直播坚决说“不”,及时清理。身为人师更当行有所止,平衡好主业与副业、责任与利益,避免顾此失彼、舍本逐末,才能不给“三尺讲台”蒙尘,让教育直播释放正能量。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