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近日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创新积分制”从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试行,助力更多“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8月13日新华社)
截至2023年底,实施“创新积分制”试点的高新区已达133家,覆盖全国25个省份,成效初显。如今,科技部下发《工作指引》,将这一科技金融领域内的创新政策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试行,小积分必将更好发挥撬动创新的作用,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科技企业,滋养更多科技“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主要载体。可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普遍具有高科技、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等特点,抵押物不足、短期财务指标不优,融不到资、融不够资,成为困扰许多中小企业的“头号难题”。而传统金融机构对于科技企业的投融资,也存在找不到优质项目、看不懂企业科技含量、难以把控技术关联风险等问题。企业创新积分制,就是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它通过给企业创新能力计分,让金融资本可以精准支持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实现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双向奔赴。
创新看似平常,却意义重大。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可以说,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积分制”就是科技金融创新的一个小切口,对于科创企业的成长大有裨益,有助于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当务之急是要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完善并用好这一政策工具,推动“创新积分制”提质扩面和规范实施。
画像贵在精准。积分如同企业创新的“画像”,只有画像足够精准,才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要用好大数据手段,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通过多维度指标体系,科学精准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所处的创新发展阶段。“画像”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诊断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在创新能力量化评估中的得分高低,来判断优势与短板,在发展中扬长避短。
指标因地制宜。各地的创新能力有差异,优势产业有不同,在积分指标和计分方式上,也当因地制宜,提升适配度。《工作指引》中也提到,各地方可结合实际,在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与特点,自主探索形成地方指标、指标权重和积分计算方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积分体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期待《工作指引》推动“创新积分制”扩容提质,引来更多金融“活水”,浇灌科创沃土,持续激发创新动能。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