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问答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本期嘉宾:
周维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为什么要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周维富: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是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方面,这是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更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苗头,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持续下滑。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使制造业能够吸引到与其产业规模和所占比重相当的资源要素投入分量并保持长期稳定,有利于保持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防止产业空心化,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这是强化我国经济和国家安全保障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新形势要求我们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不断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加快突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提升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经济和国家安全。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与塑造新动能具有内在关联性,如何把握?
周维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重大突破的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正在加速发展,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基因编辑、未来网络、未来能源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加快布局,全球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新路径不断涌现。在这种新形势下,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落脚点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因此,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产业等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环境负荷小、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和积极培育量子科技、未来网络、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智能产业,超导材料、智能仿生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未来材料产业,以及氢能与新型储能等未来能源产业,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带动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如何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周维富: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一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在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风险投资、公益基金等积极参与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耐心资本,构建多元化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形成持续稳定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二要健全完善有利于鼓励制造业投入的财税激励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制造业基础产品的增值税税率,健全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完善制造业基础软件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财税政策,加大首台(套)技术装备保费补贴及用户奖励、贴息、减税等优惠力度,进一步清理对制造业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等等。
三要优化金融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健全产融对接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制造业的融资环境,更好地发挥财政性资金存款对金融资源配置向重点产业链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倾斜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银行综合运用投行资管、子公司联动、市场化债转股等渠道和业务,满足链主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配套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推广和优化政策性金融产品,扩大对产业基础支撑体系的金融供给。
四要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着力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制造业人才激励机制,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制造业中来,打造包括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师人才、技能型工匠人才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在内的高端人才队伍。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