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主题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以“智能互联、依法共治”为主题,由公安部网安局指导,广东省公安厅主办,广州市公安局承办。“法治日”主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举办网络安全主题展览,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网络安全法律知识,讲解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介绍“净网2024”专项行动战果等。
本次“法治日”主题活动围绕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安全管理、网络违法犯罪打击、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主题,以论坛形式进行研讨交流。与会专家学者等分别围绕密码安全、网络犯罪打击、人工智能治理、网络身份认证等作了主题发言,深入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加强新时期网络安全工作建言献策。
◉广州:“净网”三年抓获3000余名嫌疑人
网络一端,轻轻敲击键盘或能掀起一场巨大的网络风暴,轻则影响受害人身心健康、导致“社会性死亡”,重则令受害人不堪舆论风暴、引发悲剧。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网民数量激增,“按键伤人”网暴事件时有发生。
今年3月,广州一男子胡某与前女友分手后,以散播发布前女友私密视频作为要挟,要求继续与其保持男女朋友关系。被拒绝后,胡某将前女友私密视频发布到多个微信群实施网络暴力行为,造成恶劣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刑事拘留。
近年来,“代经济”迅速发展,以“嘴替”为目的的“有偿代骂”产业也悄然而生。这种行为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生,滋生了网络暴力,并可能涉嫌违法乃至犯罪。
不久前,广州有人因收费提供辱骂他人服务被罚。今年5月,张某在某交易平台有偿提供辱骂他人服务,累计辱骂80余人次,每次收费8至9.9元不等,相关行为已干扰他人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广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王警官告诉记者,近三年来,广州警方在网络安全方面围绕网络犯罪打击、网络空间保护、网络安全保护以及电子数据取证等工作,以“净网”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打生态、打源头、打链条,持续对黑客攻击破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源头性犯罪和网络黄赌、网络水军技术型黑灰产犯罪进行严厉打击,破获900多个相关案件,抓获3000余名犯罪嫌疑人。
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广州警方贯彻“十四五”规划的网络安全战略要求,狠抓网络信息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实,以网络执法检查和网络攻防演练为抓手,对全市25万个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进行排查,发现漏洞并督促整改,持续提升广州的城市网络安全。
◉网络暴力犯罪何以难认定?
在主研讨活动中,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石经海介绍,网络暴力是通过“网络”实施的暴力,但它不是简单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其中有一个核心方面,实际上它是一种精神折磨。也正是因此,它既不同于硬暴力,也不同于传统‘软暴力’。”
石经海认为,网络暴力是比传统暴力危害更大的特定“软暴力”,其具有道德绑架的煽动性(煽动施行不明真相的道德绑架)、精神折磨的群体性(制造群体精神折磨的欺凌)、引发范围的不可控性、施行主体的人人性(人人都可能参与实施)、主观方面的复杂性(应知并非都是故意)。
他现场分享了一组数据——法治周末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于2023年联合对1000名青年进行有关网络暴力的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或周围人遭遇过网络暴力”“71.9%的受访青年觉得网络暴力越来越频繁了”。
为何网络暴力犯罪难以认定?石经海表示,研究表明,网络暴力的煽动性、欺凌性、群体性独有特征及其网络语言性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性网络暴力和寻衅滋事性网络暴力的行为方式,并不契合现行刑法立法及其各解释的各相关罪名罪状规定。
他解释说,网络语言性网络暴力型诽谤行为,并非都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主要是针对媒体报道进行断章取义式的评判、站队,继而引发群体对特定个人的指责、批评,从而击垮当事人的心理防线,导致严重后果。网络暴力型的侮辱行为,并不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更多的是依托社会热点和“正义判官”,煽动公众在网上攻击、骚扰、欺凌当事者,造成被暴力者名誉受损、精神遭受群体折磨。
为何网络暴力难以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定定罪?石经海解释说,现实中人肉搜索性网络暴力中的信息收集行为,通常不是“非法收集”,往往针对个人不易为社会公众广泛知悉的信息,引导社会公众对被害人个人微博、单位网络等进行网络“深扒”,或通过熟人、知情人等渠道搜集、拼凑较为充分的个人信息,进行大面积暴露,以引发大面积群体关注,造成网络的道德绑架与舆论审判。
他表示,难以按寻衅滋事罪规定定罪的困境在于,线上的寻衅滋事性网络暴力行为很难“破坏社会秩序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主要以“伸张正义”、表达“言论自由”等“冠冕堂皇”方式使被网暴者处于道德劣势,不仅不必然造成他人恐慌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而且在很多时候是以“舆论监督”“社会卫士”或“维护社会秩序”形象或形式出现。
◉安全小贴士:
网警告诉你,这类密码最易被破解
“如今,社会已经到了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一位群众都要积极拥抱这个时代,多多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广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王警官表示,部分市民群众平常使用账号密码登录时,经常会设置简单密码,如自己的生日或123等这种“弱口令”,甚至好几个账号,银行卡、微信、QQ、支付宝等都设置同样的密码,而且设置很容易被破解的密码提问,比如“我的名字叫做什么?”,从而成为网络安全防护中最薄弱的突破口。
“用名字首字母加上自己的生日,这种密码是最容易破解的。”王警官提醒,广大群众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防护,避免使用弱口令。“密码就要设置得复杂一点,最好是‘大写加小写加数字加标点符号’这种比较难破解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张丹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