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官方通报,关于长丰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经过联合调查组调查,该批次鲜猪肉片判定为不合格,确为因运输及存储不当导致变质变臭。已对学校、涉事企业、相关责任单位和干部依法依规进行处置。(10月21日新华网)
反差是矛盾与冲突的催化剂。反差越大,给人感官体验上的冲击感就越强烈,矛盾与冲突就越大,“臭肉事件”正是如此。
反差之一,体现在孩子身上。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吃穿用度都是家中最好的,哪怕父母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长丰学校就是一所收费不菲的私立学校),谁曾想到,学校居然给自己的孩子吃臭肉,这种反差哪位家长能接受?
反差之二,反映在危机公关上。家长急火攻心、万分焦虑,校方爱答不理、傲慢少礼,甚至还有一位女负责人“笑场”,这种反差非但家长受不了,围观群众也颇感不适。
反差之三,折射在处理力度上。对食堂承包企业没收所得并罚款、对相关责任人作停职检查等处罚,与公众希望看到的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有一定差距。
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不能保校园食品安全一方净土、给广大学生一顿放心的营养餐,无疑是一种悲哀、耻辱。校园食安问题,出在学校身上,那是学校失职;出在企业身上,那是企业缺德;出在监管身上,那是监管无能。回顾过往不难发现,校园食安事件多半是“并发症”,不是一个环节出问题,而是各个环节都“掉链子”。
“爆雷”之后,照例是“打扫战场”,一片忙碌。客观地说,重罚涉案企业、追查相关责任人是必要的——对内,严肃处理责任企业、责任人,罚当其过;对外,给公众一个交代,以平民愤;对未来,树立反面典型,以儆效尤——但又是不够的,否则校园食安问题就不会频频出来刷存在感了。某地粮食公司“将虚假标注保质期大米卖给学校”才曝光几天,又发生“臭肉事件”,说明了啥?
说一千道一万,唯有法治护航,可保校园食安。制定专门的法律,把校园食安提升到更高的法律层面予以特别保障,并遵循违者必究原则,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予以重罚,大大提高违法成本。与此同时,建立完备的安全监管机制,多维度提高安全透明度,让校园食品始终处在阳光下,将校园食安保障关口前移。尤其要重视家长参与、社会监督,切实保障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监督权。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