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从教,是对新时代教师提出的重要要求,一方面要通过铁的制度规矩筑牢教师从教的廉洁底线,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廉洁文化浸润教师心灵,在润物细无声的廉洁理念传递中涵养“廉洁之师”。如何运用文化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在“以文养人”“以文育人”中推动廉洁从教成为教师日用不觉的生活方式?这是廉洁文化融入教师队伍素质培养的重要命题。
深挖红色资源,丰富教师对廉洁理念的感性认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赋予热情如火与幸福美满的象征意义;在革命年代,红色更是被赋予革命和进步等符号意义。红色资源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也包含着无产阶级廉洁观,具象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廉洁奉公”“廉洁修身”“廉洁治国”等廉洁思想,反映廉洁理念背后深蕴的“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比如,红色资源中的廉洁人物、廉洁故事、廉洁场馆等,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廉洁思想、价值和情感,彰显着廉洁理念内蕴的人民主体地位、丰富了廉洁文化传播的叙事载体,为新时代廉洁教育提供了丰厚资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叙事载体作为思维的物质表现形态,主要通过人们的感觉器官而被大脑所接收。红色资源的叙事载体非常丰富,以人、事、物、行为等为基本要素,融合音乐、戏剧、歌曲、电影、视频等多维表达方式,综合多种感性材料以充分调动教师对廉洁理论的感官体验,极大增强了廉洁文化的感染力。随着人工智能赋能传播领域,红色资源叙事载体愈发显现出感性材料的多样化,拓宽了教师对廉洁理念的感性认知途径,使廉洁文化通过红色资源丰富感性材料,将有力强化教师对廉洁理念的感性认知。
树立榜样人物,彰显教育家精神的廉洁要素
廉洁文化中的榜样人物,通过许多感人的事迹、行为等传递不同职业领域所特有的廉洁思想,其中不乏“大先生”、著名教育家关于廉洁从教的看法、观点和思想。如教育家精神所强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内涵,对新时代教师的品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廉洁从教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廉洁从教涉及教学防腐、学术抵腐、生活拒腐等廉洁理念养成与实践。持续深挖教育界中廉洁从教的人物故事,令廉洁理念因具象化、人性化而产生亲和力、说服力,并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可供学习效仿的榜样力量。
树立榜样人物,首先要确认、甄别与整合教育界榜样人物身上的廉洁要素,形塑教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廉洁形象;其次要整合廉洁人物资源,打造层次丰富、科学系统的廉洁人物谱系;还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使之与师德建设相融相通,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追求。
创新主题展演空间,拓展教师廉洁从教实践资源
现实中,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展演空间,能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元的廉洁从教实践资源。从实践角度看,廉洁理念需要通过现实世界的生活实践才能被教师反复感知和认同。具体而言,要创新打造“沉浸式”的廉洁文化教育主题展演空间,帮助教师在身临其境中,深刻感受到廉荣贪耻的巨大反差,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头脑,莫起贪念、莫伸贪手,坚持廉洁从教。
创新打造廉洁文化的教育主题展演空间,主要在“认识强化、行为强化和认同强化”的这三个环节中推动教师廉洁从教实践。
认识强化,强调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反复加深教师对廉洁文化符号的感性认识体验,使其从个别体验中获得关于廉洁理念的群体记忆表象,形成教师群体对廉洁理念的感性认识定势,为廉洁从教筑牢“思想防线”。行为强化,有助于推动教师在展演空间中反复辨识廉洁文化符号,生成相似感官刺激、情感体验和记忆召唤,最终对廉洁理念形成相似性思维。而相似性思维能够进一步使教师在感性认识中增强对廉洁文化符号的意义认同和自律约束,并在无意识地重复同一行为模式中形成行为倾向系统,让廉洁成为一种思维习惯。认同强化,旨在帮助教师在展演空间活动中形成对廉洁文化符号的正确感觉、知觉和表象,促进廉洁从教实现从思维模式到行为习惯的转变。
可见,通过创新廉洁文化的教育主题展演空间,加强廉洁从教实践,可以使得教师对廉洁理念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同,从而让廉洁理念更好地扎根教师心中并融入日常生活实践。
总之,廉洁文化是涵养廉洁之师的重要教育资源和材料库。廉洁文化中的红色资源、教育界榜样人物和教育主题展演空间,能够丰富教师对廉洁理念的感性认识、彰显教育家精神中的廉洁要素,并为教师提供廉洁从教的实践资源,促进廉洁理念在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走深走实、入心入脑、见行见效。
赖怡芳【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听叙事研究(GD24CXY112310)的阶段性成果;高校“德法合育”视域下的具象教学模式探索(2023JKDY0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