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木棉初开。
进入2月中下旬,广州市花木棉花逐渐进入盛放期。广州农讲所里的多株木棉树,也陆续开花,盛满艳红花朵和花苞的枝头探出红墙和屋顶,与番禺学宫的红墙黄瓦交相辉映,构成最美的岭南春光图。
棂星门内 英雄花开
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的广州农讲所旧址原为番禺学宫(孔庙),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农讲所的木棉树分布在多处,棂星门内,小广场上,都有它们挺拔的身姿。广场上的那株极富视觉震撼效果的大树,树龄已经有215年,是广州资历最老的木棉树之一。每年逢这个时节,院落里、周边建筑上,赶来打卡的人们总是络绎不绝。
农讲所内分布多棵高大木棉 是城内最著名的木棉花景之一
1982年,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参加评选人数达70多万人。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包括菊花、紫荆、荷花、茉莉等,但最终木棉花凭借75.9%的支持率力压群芳,加冕为广州市花。
木棉在岭南大地种植历史悠久。据《广东新语》记载,唐岭南节度使卢均在广州“筑堤百余丈,潴水给田,建亭榭其上,列植木棉、刺桐诸木,花敷殷艳,十里相望如火”。可见岭南地区至少在唐时就已种植木棉。
古建筑与木棉树形成最美的呼应
木棉树速生、喜阳、抗风、耐旱,树干刚劲挺拔,顶天立地。长于枝顶叶腋的木棉花,盛开红艳不俗,落英时依旧灿烂不萎靡。清代广东诗人陈恭尹曾形容木棉:“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木棉遂以“英雄花”名世。在广州农讲所这处英雄辈出的革命史迹中,英雄花、英雄气,相得益彰。
木棉花有清热、利湿之效。初春花期之时,街头巷尾时常会有市民晾晒木棉花,用以泡茶、煲汤、入药。木棉蒴果里的棉絮可用来做衣物,在古时曾一度成为贡品。广州人对木棉花感情很深,红棉牌吉他、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人的美好记忆。
记者了解到,农讲所的木棉花将在本周末左右进入最佳盛放期。届时大家不妨带齐“长枪短炮”,到这里感受英雄花的魅力吧。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柯楚彬
图/农讲所纪念馆提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