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怎么上?记者日前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州铁职院)获悉,近年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以“五贴近一加强”理念构建的“四融通”、“四课堂”、“四协同”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打造轨道交通特色高职立德树人共同体,从内容、平台、模式维度引导学生德技兼修、可持续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接天气”“接地气”“接人气”
广州铁职院依据学校“1+4+3”专业群布局和人才培养定位,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依托铁路行业办学特色,找准课堂教学突破口,探索了思政课“五贴近一加强”的教学理念,即贴近时代热点、贴近地区发展、贴近铁路行业、贴近专业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关负责人透露,学院通过讲深讲透讲活国家大政方针,做到“接天气”;将思政课讲到学生身边去,讲到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上去,做到“接地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困惑、职业发展相联系,做到“接人气”。有效地实现了从“教本位”向“学本位”的转变,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延伸和拓展。
与此同时,针对校内四门思政课程特点和不同年龄、专业的生源特点,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采取了“四融通”的实施路径,也就是思政课程与专业元素相融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通、理论观点与实践教学相融通、价值引领与职业发展相融通。如此一来,实现了思政教学与学生管理、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凸显了思政教学在育人中的牵引价值,解决了长期困扰师生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打造“四课堂”教学空间,树春运实践育人品牌
突出特色,打造思政课教学“四课堂”教学空间,树春运实践育人品牌。以“培养铁路工匠,服务行业发展”为目标,广州铁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优势,打造思政课“理论课堂、实践课堂、专业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统一的“四课堂”教学空间,突出“服务春运”思政课实践特色平台,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
其中,理论课堂采取“教师主讲+学生参与”的形式,将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实践课堂采取“社会实践+校园实践”的形式,将蕴含铁路元素的春运志愿服务与“课堂辩论”“情景剧”“时政论坛”等校内实践活动相结合,带领学生走进轨道交通博物馆、轨道交通企业党建基地等;专业课堂采取“思政观点+重大热点”的形式,以“一带一路”、区域化、城市圈等新时代热点话题,将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相结合;网络课堂采取“必选项目+任选项目”的形式,依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全面普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制作针对性、适用性强的微课视频。
通过“思政四课联动”,把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校内校外贯通,使思政课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该校学子在多元互动立体化教学空间中感受铁路“半军事化”、火车头精神、铺路石品格,积极树立“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价值追求,树立了学校思政课“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春运实践育人”特色品牌。
广州铁职院坚持“立德树人”中心思想,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建设思政育人共同体,强化思政课主阵地与学校育人环境协同联动,以育人组织、育人队伍、育人课程、育人项目等形成“四协同”的育人合力,创新打造轨道交通特色高职立德树人共同体,破解了思政“孤岛”现象,形成了育人合力。
近年来,广州铁职院育人成效显著,毕业生获社会广泛好评。据了解,该校众多毕业生在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大型实践基地单位实现上岗就业,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志标、谢东田,全国铁路新长征突击手邓志灵、铁路工匠丘锦华等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丁文胜、丘丽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翁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