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是第136届广交会的最后一天。自2014年起,广交会推行绿色展位计划。十年间,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罗秋菊教授团队的推动下,绿色展位从备受质疑到成为参展企业的追求,现已成为企业展示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
2014年,广交会首次推行“绿色展位”计划,要求参展商使用低碳环保材料搭建展台。新规刚出台时,许多参展商难以接受,认为展台用材已符合绿色标准,不理解为何还要做出额外改变。
“木材不是绿色产品吗?为什么不允许使用?”面对参展商的质疑,罗秋菊回忆道,当时对绿色会展的认知刚刚起步,企业大多只愿意以传统方式搭建展位,而不愿为环保多承担成本。
十年后,2024年第136届广交会的“绿美展位最佳人气奖”评选中,参展企业纷纷主动咨询如何符合绿色标准。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综合管理部吴珍珍透露,参展企业已从当初的抗拒逐渐转变为主动求变。这种变化不仅来自环保意识的普及,更源于市场的激励——绿色展位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营销优势,也成为采购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
这场转变背后,中大旅游学院罗秋菊教授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对展会的深入理解及本地团队优势,罗秋菊团队接连承担多个重要项目。在绿色展位推广阶段,她的团队不仅负责展位环保评分,还不断调研参展商需求,寻求成本控制与环保成效之间的平衡。
罗秋菊团队在今年第135广交会现场合照(由罗秋菊团队提供)
2014年绿色发展计划初步实施时,广交会与罗秋菊的团队共同测算了绿色布展的成本,发现虽然初期投入会高于普通展位,但可循环使用数届后,整体成本会显著下降。然而企业初期的接受度依然较低,不愿意负担额外成本。此外,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展材更新的规定,即展位主框架使用木材量控制在30%以内,其余为可再利用的轻质布艺和型材。
广交会的坚定决心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经过六届展会的不懈努力,到2016年,广交会绿色展位普及率达到100%,实现了绿色发展1.0计划的目标。
在绿色展位计划成熟后,广交会继续与罗秋菊团队合作,逐步推动绿色发展2.0计划,让绿色展位成为能提高展台竞争力的“亮点”,并推动绿色展位设计更加多元化。
2021年,罗秋菊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全面介绍广交会的绿色治理机制,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评价。这一研究不仅向全球会展业展示了广交会的绿色转型经验,也将其作为绿色治理的成功范例。
从十年前参展商的抗拒,到今天“绿美展位最佳人气奖”的激烈竞争,广交会的绿色展位已成为展商们追求的目标。这场绿色变革不仅是广交会的蜕变,更是中国会展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探索。罗秋菊表示,她的团队将继续积极参与广交会的绿色改革,为推动会展业绿色发展贡献更多经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段子杨、曾俊雄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魏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