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国际> 正文

权威监测机构:全球海洋表面温度连续14个月打破纪录

2024-06-23 19:29 来源:央视新闻

近期,多个国际权威气候监测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不断创下同期新纪录。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本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已连续14个月打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6月13日发布报告称,5月全球大部分海域的海洋表面温度高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其中热带大西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创历史新高。英国广播公司基于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在气候变化的推动下,自去年5月4日到今年4月,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每天都在打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值。

海洋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海洋表面温度会屡创同期新高?而不断升高的海洋温度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自然变化和人为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创同期新高,是自然变化和人为影响的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变化主要是指2023年年中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温度显著升高。同时,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也指出,导致海洋表面温度升高的主要长期因素是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

海洋温度升高导致珊瑚白化现象加剧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专家今年5月曾发出警告说,由于海洋温度创新高,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正在扩大,且程度加深。过去一年里,全球逾六成珊瑚礁遭受的热压力足以引发白化现象,而这一比例预计将继续增加。

如果海洋温度不能恢复正常,珊瑚会大量死亡,进而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

海洋温度升高将增加极端风暴发生频率

气候变化引起的热带海洋变暖还可能导致21世纪末极端风暴发生频率大幅上升。美国航天局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海面温度高于28摄氏度时就有可能形成极端风暴;海面温度每增加1摄氏度,极端风暴的发生频率将增加21%。

[ 编辑: 梁宇鹏 ]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处理,谢谢。
广州
广东
社会
财经
国际
体育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