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节后开学,多所高校发出严格课堂教学规范的相关通知,要求学生上课先起立、师生相互问好。有人认为这一规定很有必要,能体现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有人认为按规定行事不代表学生就能专心听讲,应当避免这些形式主义。
上课起立问好,下课鞠躬再见,这是中小学课堂中常见的场景。作为现代课堂中常见的礼仪规范,起立问好也是尊师重教这一传统观念的外化表现。但是,大学生应该起立问好吗?从概念上讲,这个要求不过分。查阅多所高校的相关规定能发现,不管是要求上课先起立问好,还是起立行注目礼,出发点基本都是让学生“遵守课堂礼仪”“调整状态”“集中注意力”。可见,将这一极富仪式感的礼仪延续到大学,并不只是单纯的形式主义,也有其实际考量。
换句话说,高校提出这些规定,本质上也是为了提升课程质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不妨跳出“大学生上课到底该不该起立问好”的争论,进一步关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活跃,对于如何表达尊重有自己的理解,哪怕没有强制规定,在精彩的课堂之上,也常能看到学生自发为老师送上热烈的掌声。仅仅停留于起立问好,很可能收获的只是表面、空洞的尊重。另一方面,不同老师对于课程氛围的要求有所不同,有的老师注重课程规范,也就更倾向于严格的课堂礼节;有的老师喜欢轻松自由的上课风格,就不太拘泥于学生是否要起立问好。归根结底,怎样规定、规定何种内容,需要的是各高校多多听取各方意见,结合实际探索合适的方案,而不是简单让起立问好成为大学课程的强制规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皇甫思逸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