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餐桌上的小菜色,折射着时代的大变化。
曾经,广州虽地处“鱼米之乡”,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当时一人一月最多半斤鱼。“广州率先以‘一尾活鱼’进行价格‘闯关’,放开了价格,搞活了流通。水产市场的全面开放,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开放。”近日,《鱼价闯关:广州率先放开水产市场纪实》作者之一、原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姚国成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回顾广州以“一尾活鱼”激荡改革浪花的故事。
姚国成和他的作品。
农人名片
姚国成:《鱼价闯关:广州率先放开水产市场纪实》作者之一、原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农人骄傲
姚国成在《鱼价闯关:广州率先放开水产市场纪实》一书中从广东鱼乡的“吃鱼难”问题讲起,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中渔业生产、鱼塘承包、渔业生产雇工、水产品价格放开等重大事件的改革进程,并真实记录了从各级政府到基层生产者、消费者对该改革的反响,以渔业小切口反映农业大变革。
以“一尾活鱼”进行价格“闯关”
“广州人喜欢吃鱼,即使是最普通的菜市场,水产品也是琳琅满目的。但是,40多年前,广州人要吃鱼,得凭票购买。”近日,在堑口肉菜市场,姚国成感叹地回忆道。
据了解,为记录“一尾活鱼”的改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姚国成在《鱼价闯关:广州率先放开水产市场纪实》一书中,从广东鱼乡的“吃鱼难”问题讲起,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中渔业生产、鱼塘承包、渔业生产雇工、水产品价格放开等重大事件的改革进程,并真实记录了从各级政府到基层生产者、消费者对该改革的反响,以渔业小切口反映农业大变革。
时间回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当时的广州率先以“一尾活鱼”进行价格“闯关”。
姚国成告诉记者,1978年底,广州在全国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并恢复成立第一间国营广州河鲜货栈,引鱼货进城,放开价格,自由购销,随行就市,议价成交,迈开了农副产品放开价格的第一步。
1979年广州全部放开塘鱼价格,更是拉开了广东物价改革的序幕,推动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阶段。1981年,广州市对郊县的鲜蛋大部分实行议购议销,接着取消肉鸡和鲜蛋的派购任务,放开价格。1984年,广州市率先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全面改革蔬菜产销体制,采取“三放”(放上市任务、放流通渠道、放购销价格)政策。
随着农产品价格的逐步放开,广州市政府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多渠道搞活流通的政策,既让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及时卖出去,又敞开城门,吸引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流入广州市场。这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结束了广州市民购买农副产品必须凭票的历史。
以改革破解发展堵点难点
放开了价格,搞活了流通,城市“生猛”了起来。在华南地区最大的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海鲜24小时全天候在这里集散流转,其“楼下买海鲜、楼上深加工”的餐饮模式更是引领全国海鲜餐饮消费风尚。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一尾活鱼”的故事展开新篇。近年来,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实现了飞跃式增长,2023年进出口额更是突破2000亿元大关。
2023年,国内港口规模最大的冷链冷库项目——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冷链项目启动,成为支撑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的“超级冰箱”。巴西的带鱼、越南的巴沙鱼、厄瓜多尔的白虾……全球海鲜漂洋过海,通过此处再“游”向百姓餐桌。从“吃鱼自由”,到购销两旺,再到“买卖全球”,“一尾活鱼”激荡的改革浪花影响至今。
可见,改革的每一小步,都有可能激发发展的无限潜能。
去年,着眼于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创新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当前,广州正以头号工程的力度、走在最前列的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破题之道同样是改革。
田间地头上,“金融村官”张国德正在花都区花山镇五星村用另一种方式“耕耘”,抓金融“活鱼”,种产业“硕果”,赋能乡村振兴。
青山绿水处,增城区小楼镇在全省率先落地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天河区发布全国首批涉农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新算法”让土地、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价值转化。
地铁站点里,数十款名优土特产从贵州、梅州、清远等地“新鲜到站”,让广州市民从此搭地铁也能顺手买特产。
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教授谢治菊表示,推动农业现代化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深度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有助于破除影响和制约“百千万工程”推进的堵点难点,激发释放全市经济发展活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