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孙家栋等11位老科学家回信说:“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嫦娥,有一名共产党员写下了航天的传奇。他就是孙家栋。
在中国航天史上,有太多“第一”与孙家栋这个名字紧紧相连: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一号工程、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他是工程总师。而在我国发射的前100颗卫星当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超过三分之一。
“让中国航天也成为‘巨人’!”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多年放卫星……从1958年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孙家栋将60多年的岁月都奉献给了我国航天事业,今年92岁的他仍在为中国的航天梦呕心沥血。
孙家栋,1929年4月8日出生在辽宁,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风云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高级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科院院士。作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孙家栋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12月被授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今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并同孙家栋、栾恩杰等专家亲切交流。这是不到一年之后,孙家栋和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的再次见面。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91岁的孙家栋坐着轮椅来到人民大会堂,见到了总书记。
60多年航天征程多次历险
最后一分钟叫停卫星发射
“卫星发射是一项高风险工程,每次发射,不到卫星入轨的那一刻,谁都不敢说百分百成功了。”孙家栋告诉记者,在60多年的航天征程中,最让他惊心动魄的“险情”有两次。
1974年11月的一天,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准备发射。就在发射前一分钟,工作人员发现卫星不能供电。如果强行发射,升空的将是一个不能正常供电的卫星,将成为重大发射事故。此时按照正常程序,逐级上报已经不可能了,千钧一发之际,孙家栋大喊了一声:“停止发射!”发射程序中止了,孙家栋却因为过于紧张而昏迷了过去。几分钟后当他醒来,立即开始排查故障。处理完故障后,卫星和火箭才重新进入发射程序。
20世纪70年代,孙家栋在卫星研制现场。
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正当这颗卫星经变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向预定工作位置漂移时,地面测控站发现,卫星上的镉镍电池温度超标,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刚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就要报废了。孙家栋沉思了几分钟,下达指令“立即调整倾角5度”。
正常情况下,这一指令需要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走程序已经来不及了。现场操作人员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样要他签名。孙家栋毫不犹豫地签了字。最终,热失控问题解决了, 卫星终于化险为夷。
年轻时的孙家栋在工作中。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 摄
75岁担任探月总设计师
一年穿坏5双布鞋
2000年之后,孙家栋的老伴魏素萍感觉到孙家栋跟平时有些不一样。有时半夜醒来发现床上的孙家栋不见了,原来,孙家栋跑到窗外看月亮去了,边看边琢磨探月工程总体技术方案。
2004年,我国启动探月工程,已经75岁的孙家栋承担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2007年一年,快80岁的孙家栋去了10次发射场。魏素萍心疼地说:“他总是天天跑,穿皮鞋太累,光布鞋就给他买四五双,都能穿出洞来。”这一年的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奔月旅程。经过326小时的飞行,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控大厅里,大家拥抱在一起。
2007年11月5日,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探测的那一刻,全国观众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镜头: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扬声器里传出嫦娥一号绕月成功的消息时,大家站起来欢呼,孙家栋却走到角落转过身用手绢偷偷抹泪。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成功,孙家栋默默转身擦泪。
靠别人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坚持“北斗星、中国芯”
2007年4月14日凌晨,北斗二号系统第一颗卫星顺利升空。5时16分,太阳翼帆板成功展开。而在孙家栋面前,还有一场真正的考验:再过不到72个小时,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的导航信号频点就将过期作废。因此,卫星发射成功还不算,必须在72小时内顺利开机、正常运转。
太空中的频率资源十分有限。2000年4月17日,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导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国际电信联盟辟出两小段资源作为卫星导航合法使用频段。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谁先占有谁先用”的原则,必须在7年有效期内发射导航卫星,并成功接收传回信号,逾期则自动失效。现在考验来了:卫星入轨后要在真空环境下暴露5天后再开启设备,提前开启很有可能引发微波信号大功率微放电,导致卫星报废;可是再等5天,就会错过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最后期限。
2007年4月16日20时14分,距离我国申请的空间频率有效期只剩下不到4个小时。孙家栋与在座的专家会商后果断决定:“加电开机!”当晚,十几家终端设备厂家在大操场上把接收机摆成一大排,焦急地等待来自太空的信号。“有了!”有人忍不住高声喊道。21时46分,地面系统正确接收到了卫星播发的B1导航信号;21时54分,接收到了B2导航信号;22时03分,接收到了B3导航信号。此时,离国际电信联盟限定的时间仅剩2小时,就像足球比赛中的“压哨破门”,卫星导航信号频率与轨位资源保住了。
第二天,孙家栋语重心长地跟大家说:“过去我们曾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巨人’不仅不让我们站,而且还卡我们、压我们。现在我们明白了,靠别人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让我们自己也成为‘巨人’,让中国航天也成为‘巨人’!”
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0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启动建设。从一开始,孙家栋就提出,所有星载产品必须百分之百国产化,真正做到“北斗星、中国芯”。从2000年10月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20年来,44次发射,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组网。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尽管获得不少荣誉和奖励,但孙家栋始终淡泊名利。2019年9月,孙家栋荣获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这样的奖励,我感到非常激动和不安。从我个人来讲,几十年来在各级老同志、各级领导同志的支持下,共同为航天事业做了一些工作,但我自己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航天战士,只能说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已。”孙家栋说。
他告诉记者,中国航天事业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建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世界科技发展很快,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爱国对于我们航天人来说就表现在爱航天,就是要把航天的事业办成,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为国家增添力量,为国家作出贡献。”
中央党校教授竹立家:
“两弹一星”精神在他身上集中体现
中央党校教授竹立家表示,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学习孙家栋,首先要学习他强烈的爱国情怀。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我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这一点在孙家栋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1958年,孙家栋从苏联学成回国后,被安排去搞导弹研究。1967年7月,钱学森推荐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搞了9年导弹的孙家栋开始“转向”。“当时我们做事情根本不需要动员,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并且要做好。”孙家栋如是说。爱国是航天精神的核心和精髓,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任何时候,孙家栋首先考虑的是国家需要,而不是个人得失。
学习孙家栋,就要学习他勇攀科技高峰的艰苦奋斗精神。孙家栋常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最先进的武器是买不来的,军工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所有的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时,孙家栋就提出,所有星载产品必须百分之百国产化。而这一切靠什么?靠的就是“宁可掉下十斤肉,也要啃下硬骨头”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的就是“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钉钉子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就像孙家栋自己所说,要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品格,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贡献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心血与汗水,不负人民期望。
学习孙家栋,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品格。从事航天事业60余载,孙家栋为中国航天科技实现一次次的飞跃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发射的前100颗卫星当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0多颗,超过三分之一。2019年9月,孙家栋荣获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但他却表示,自己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名航天战士,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已。如何看待名利,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品格的试金石。“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是一面亮堂堂的镜子,对“镜”自省、见贤思齐,我们就能坚定信仰,锤炼党性,提升境界,守好“本分”。
(单选题)
1.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强调,要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统筹谋划,再接再厉,推动中国航天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A.空间实验 B.空间理论 C.空间应用 D.空间学科
2.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推向前进。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B.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D.党的工作
3.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A.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温馨提示:
3月下旬,广州日报将在广州市区融媒体平台新花城客户端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跟着总书记学党史·学习排位赛”有奖答题活动,今日习题也会收进题库中。
各位学习达人,看完报道别忘了做做题目温故而知新喔!
(本期正确答案:CBA)
指导: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广州日报
协办: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策划:杨清蒲、周成华、林明
执行:赵东方、余靖
统筹:汤新颖 、王晨阳、徐梅花
设计统筹:王晓云
海报制作:谭惠兰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视频拍摄:肖欢欢 (部分视频素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央视新闻)
视频剪辑:李文琤
视频包装:丁钰洵
配音:李文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