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日至4日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来自香港的科技界人士向记者介绍了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科技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
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陈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港人乐于来到内地消费。
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贯通,大湾区基本可以实现1小时生活圈。从长远来讲,粤港澳大湾区也将会成为世界级的湾区。湾区城市各有各的优势,彼此间要更多发挥自身的优势。香港的优势在于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和人才高地。目前,香港也在不断发力,尤其是在科创领域,特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打造科创中心,将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形成更好的协同合作关系。
此外,香港也在想方设法把引进的人才留住,同时为已有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舞台和空间,“香港的土地和实验室空间不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可以提供。我们可以协作好,相互发展,前景无量。”
在粤港澳科研合作方面,陈骥表示,他与深圳气象局已合作5年多,专门做极端降雨0~2小时的临近预报。双方已有深度合作,深圳气象局已经用了香港大学研发的气象预测模型。
陈骥表示:“大湾区怎样协同防范洪水灾害,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尤其是在去年9月7日~8日,香港在暴雨的侵袭下出现了洪水灾害,没有人能想到我们的地铁还会被淹,但自然界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教训。大湾区在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对超级台风和暴雨洪水一定要警醒意识。近两年来,大湾区各地政府在防灾方面都进行了很多演练,政府层面的合作框架已经在逐步搭建,但在救灾方面如何协同创新,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突破。此外,社会层面还要不断提高防灾意识。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要不断努力,做到更加提前地预测重大灾害的发生。”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