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千多年前的南越王宫,到广东革命的原点和出发点所在地“小红楼”,再移步至全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广州交易集团等地,2月23日,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来到越秀区,“零距离”感受这座作为千年商都核心、广府文化发源地的城区在文化、民生、经济等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活用历史资源,以文化惠民、悦民
两千多年前,秦将赵佗据有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彼时番禺城最核心的地区便是南越国宫署遗址,那是广州的原点,也是此次调研行的首个目的地。
踏在考古发掘的南越王宫殿遗址上,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下,千年以前的曲水流觞、小桥流水一一呈现在眼前,瞬间让人有了穿越时空的体验感。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介绍:“近年博物馆应用了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将两千多年前的宫殿的场景复原,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人感觉到遗址是有生气和活力的,这是我们保护利用的一个举措。”
传承文化需从青少年做起。位于广州市第十中学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是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的最好活教材。记者跟随调研团来到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1921年1月,陈独秀先生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期间,以政府名义设立了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1928年,广州市第十中学的前身兴华中学在宣讲员养成所的遗址上重建了现在的小红楼。如今,这里一楼复原了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的课室及教职员办公场所;二楼设置了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展览——“南粤曙光”。广州市第十中学教师周子晴介绍,为了活用这一红色资源,学校在校内开展《红楼溯往》的校本课程。
数字赋能,政务服务线上办
下午,调研团来到了越秀区政务服务中心,尽管在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但中心内来办事的市民并不多,那还得归功于一系列的“线上办”便民服务。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向燮现场给记者演示了点开微信找“艾小越”求助的过程。据悉,艾小越是越秀区从企业、群众等多方用户需求出发,基于“数字政府”整体框架而推出的政务私聊机器人。该机器人将不同部门的权威政务信息与审批服务植入“问答场景”,为市民提供办证办事咨询、公共服务指引、问题诉求反映、政务资讯推送等“一对一”服务。
当然,“艾小越”只是众多便民服务中的一项。近年来,越秀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部署,立足广东省首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建设,以构建“越有数”核心体系为先导,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稳中求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展的目的要落在民生上。当日,调研团一行还走访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依托广州医科大学,该实验室获批建设,是全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陈涛说:“在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化,此外还结合大数据和生物样本的研究,形成效优、价廉、便捷、安全的药物器械和技术,同时也形成行业指南和共识推广到基层。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积极解决呼吸疾病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努力守护市民的健康,为市民做服务。”
发挥优势,搭建平台助力医疗成果有效孵化
依托辖内优厚的医疗资源,越秀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为了让临床医疗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助力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越秀区创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越秀),为医院和企业搭建平台,助力医疗成果孵化。
在当日的调研行中,调研团来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在创新区的展厅,记者见到了各式各样从实验室走到市场的产品。指着眼前的四维调节颈椎护养枕,创新区的工作人员说,这是广东省中医院专家的研究成果,后通过创新区搭建的平台,如今已顺利推出市场,类似这样的产品还有不少。
目前,创新区已构建广州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中山大学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健康医疗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临床前动物实验服务中心等多个产业服务平台,引进了一批机构和企业入驻,共同搭建全链条临床试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10个生命健康产业特色园区载体(楼宇);导入了待转化生命健康方向科研成果近2000项,促进意向合作项目数十项,引进优质医药器械流通、影像诊断、健康服务等生命健康领域企业逾百家。
调研团最后的行程来到了广州交易集团。站在大屏幕前,一项项数据展示着广州经济的活力。其中,广东碳交易的数据引人注目,据介绍,广碳所交易规模连续9年居全国试点第一,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6.37%。作为全要素全流程全国一流要素交易平台,去年,广交易抢抓政策机遇,实现交易金额和数量双增长,完成各类要素资源交易量近580万宗,交易额超1.28万亿创历史新高,交易规模连续继续三年突破万亿,保持全国同类交易平台领先地位。
接下来,广交易将继续发挥好“公转”作用,把握机遇,加快多个交易平台发展能级,增强多个交易平台的增值服务能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