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夜景 @视觉中国 供图
广州博物馆官方视频号推出的“午夜入潜广博”直播截图,主持人正在为大家讲述文物故事。
南汉二陵博物馆夜景 @视觉中国 供图
不久前,广州博物馆官方视频号推出“午夜入潜广博”直播,吸引几万人“驻足”。
在不知不觉间,“夜探博物馆”似乎成为潮流。相应地,一条夜间文旅产业链也逐渐成形,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不断丰富着文博产品的样貌,另一方面越来越广的服务内容不断完善着公众的参观体验,而到另一个城区甚至城市赴一场博物馆之约,也不再稀奇。那么,不断升级的“博物馆之夜”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展现夜间视角 需要“跨界”思维
广州博物馆官方视频号推出的“午夜入潜广博”直播,运用“跨界”思维,将广州千年商贸发展历史娓娓道来。“此次直播活动是广博的一次大胆探索,在夜深人静时分线上云端的相遇,让节假日多了一种放松方式”,广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而夜探活动也不止于此,请各位持续关注我们,一起来探索独特视角下的广博。”
此前两天,广州海事博物馆(海博)“西出阳关——新疆文物精品展”也选择了在夜间开幕。这是海博自开馆以来第一次在夜间启幕新展。观众通过现场互动,便能和商队与丝路“连线”,获得更多沉浸感体验及丝路知识。
当晚的开幕式上,一曲奔腾欢快的胡旋舞,将大家带入神秘而多彩的西域;琵琶声声如珠落,闻者仿佛梦回到那悠远而辉煌的丝路岁月……很多现场观众对这次夜间开放印象深刻。“在静谧的氛围中听大咖深度讲解展览和文物的幕后故事,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精神的享受!”观众陈先生表示。
这不是来自外省的古代文物第一次在夜间向广州观众绽放魅力:同样在去年夏季的一个夜晚,“羊城文化遗产之夜暨‘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开幕式”活动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举行。当晚,璀璨的声光电音笼罩了恢宏古朴的博物馆,照亮了可容纳百千人的广场。质感汉服、弧形博袖,年轻的大学生在悠扬的古乐中,化身与“汉代陶伎乐俑”形神合拍的舞者,将两汉曹魏几百余年间的洛阳缓缓述说。
此外,今年,粤博结合热门大展“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推出的夜间开幕式及相应的导赏活动,也是人气爆棚。
博物馆变开发者 各方面专业力量协同
多位博物馆界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夜间活动的不断推陈出新,不少产品仅靠博物馆自身力量已经难以完成,必须与各方面的专业力量合作。而馆方更多地作为一种协调者、开发者的身份出现。
比如广州博物馆连续数年推出的“消失的”系列,推出多场镇海楼下的广州饮食文化夜间品鉴活动,效果极佳,而餐点和菜品的开发就借助了中国大酒店的团队,作为衍生产品的《消失的名菜》图书则是与出版社携手的成果。
又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帅府之夜”,以帅府旧址实景与专业音乐人,灯光、舞美团队等合作,成功打造了知名的夜间文化活动品牌。
目前,广州共有超过70家博物馆,多家博物馆已经成为市民游客文化休闲的好去处。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服务公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夜间开放提供了更多的产品组合方式及参观时间的选择。记者了解到,类似的博物馆夜场活动名额甫一推出便迅速被抢光,极为火爆。
新的文博产品形态 需要新科技的支撑
刚刚发布的《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去年广东全省已有若干家博物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时或10时,此外还有部分博物馆在法定节假日或特定日期的夜间开放。去年暑假期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暑期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逢周五夜间开放,观众参与热情高涨,活动名额在短时间内被观众预约一空,参与观众逾万人次。
烧烤、投壶等宴乐项目即将“穿越”而来
而在今年,南越王博物院早前也透露,将在下半年启动一系列夜间活动,包括露营、公众考古、夜间观展等,让公众在夜色中领略南越文化的丰富面向。其中,将于本月推出的“博物馆奇妙夜:梦回南越”创意地设计了“以梦为令”的情境,“入梦之人需装扮成古人模样方可在‘梦境’通行,与古国中各色人物对话交谈,体验南越国衣食玩乐的各类特色项目。”院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淄博的烧烤带火了当地的“夜经济”,而博物馆里的“烧烤”也同样能给广州的夜景增加新亮点——当晚,烧烤、投壶、宴舞等古代宴乐上的项目,将以“穿越”的形式与大家见面——其带动的不仅是博物馆中活动现场的气氛,也为进一步延伸夜间经济的产业链提供了新的可能。
高科技多媒体助力展品夜间焕新颜
有研究者指出,夜间开放博物馆可结合5G技术,虚拟现实、仿真现实、混合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让建筑和展品在现代科技加持下展现出别样的魅力,增强互动体验,提供更多与白天参观有所不同的体验。
形式的创新伴随的是科技含量的提升。记者了解到,南越王博物院在接下来的夜场活动中可能会推出灯光秀等,为公众提供进入南越文化大门的另一把钥匙。
而在上文提到的广州海事博物馆“西出阳关”的展览现场,一系列配合多种多媒体艺术表现手法及交互设计,如唐代丝绸之路互动设计、汉代丝绸之路物产交流路线等趣味装置也同期亮相。观众通过现场互动,便能和商队与丝路“连线”,获得更多沉浸感体验及丝路知识。
在采访中多位博物馆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相较于白天,博物馆夜间开放在管理上要考虑的因素相对更多。除了藏品安全,还需深入评估夜间光源强度、时长、温度等对藏品的影响,比如会否可能因为光照时间的延长导致藏品褪色、风化等情况的增加;又如博物馆的道路、照明、防火等设置是否能匹配夜间开放的要求;还有,如果遇到停电等情况,游客疏散等方面有哪些难点等。
记者观察
以“夜场”建构全新的城市文化生态
博物馆夜间开放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热闹”,更是一种城市文化形象的建构,文化氛围的塑造。
英国伦敦的V&A博物馆被认为是最早常态化开放夜场的现代博物馆,2001年即推出相关活动,其周三的音乐主题活动和周末夜场都非常知名。其前身南肯辛顿博物馆则早在1857年,也即开馆当年就曾用燃气灯照明为下班的人提供夜间参观的便利。
国内的博物馆中,早在2005年,温州市博物馆就尝试将开放时间延长至22时,据当时媒体的数据,观众数量“成十倍地增长”;2007年12月15日,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之机,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连续两晚在夜间向游客开放,每次长达3小时。这是历史悠久的天一阁除特别重大的接待和演出外第一次在夜间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500多名游客;次年,宁波博物馆的开馆酒会亦选择了在夜晚的博物馆里举办;2009年2月11日~2月15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金沙太阳节·浪漫狂欢夜——夜游金沙主题活动周”期间,开放时间延续至21时半;2010年上海天文博物馆“土星冲日”时将博物馆免费开放,让市民可以在夜间观测。
2011年,四川博物院成为国内首家将夜间开放制度化的博物馆。游客可在每月第一周的周六18时半至20时半免费参观;2013年5月18日“博物馆日”,上海30家博物馆集体把开放时间延长至夜间,这是上海首次组织的“博物馆之夜”活动。
2012年,故宫博物院曾经尝试过馆展厅增加每周三、周五夜间延长开放,闭馆时间延长至20时30分,2015年推出了数字博物馆的夜间开放。
在广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曾经在2005年于夜间举行了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闭幕式,广州博物馆曾经在夜间举行过某国际品牌的珠宝展示活动,以及在镇海楼前放映电影《博物馆奇妙夜》。2018年,当时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推出首次夜场活动“夜间探墓”……但这些活动并未形成常态,公众参与度也相对有限。
2019年对于广州的博物馆来说是夜间开放的重要时间节点,当年8月,广州依托几家夜间开放的市属博物馆推出多条精品夜游线路,而粤博也推出了夜间开放的计划。近年来,广州博物馆结合“消失的”文创美食系列产品发布,组织了多场夜间品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推出“帅府之夜”音乐会和沉浸式戏剧演出;农讲所纪念馆“树下的露天电影院”吸引了很多街坊参与。
休闲放松是夜晚赋予人们的偏好属性,而博物馆的夜间开放必须在充分挖掘主题文化元素的前提下,将“文旅”概念做到位,与音乐、舞蹈、绘画、杂技、非遗等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相结合,通过创意给予现代时尚的包装,形成如“新国潮”之类的新休闲产品,丰富市场供给。
博物馆是实现“主客共享”的重要窗口,是向市民和游客展示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关键场所。博物馆开放夜间旅游,可对其文化空间进行扩容增值和升级迭代,运用创新性思维,开发文创产品的旅游功能,丰富文创产品品类、提高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