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突出的短板,也是最大的潜力板。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立足创先定位,锚定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
近日,黄埔区举行“百千万工程”专家咨询座谈会暨新型智库启动仪式,首批聘任一批专家学者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思想库”。依托一支新型智库“精锐部队”,在破解发展难点堵点上把脉问诊,在推动“百千万工程”科学决策上建言献策。
“最强大脑”聚焦产业经济、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绿美广东、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等角度,为黄埔发力“百千万工程”支了新招。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再高:
发挥新媒体作用,赋能黄埔区“百千万工程”
黄埔区推动“百千万工程”思路清晰,措施可行,目标可达。高质量发展实施宜居宜业,按照产城融合行动,乡村振兴、绿美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双标杆”区,在全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二元发展方面提供黄埔区的经验。
结合这点思考,我觉得要加强新媒体赋能黄埔区“百千万工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自贸区研究院院长符正平:
黄埔应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的标杆区
上个月,我到欧洲的大学访问,我们去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发达国家首先是农业要发达。农业生产力如果不能够大幅度提高的话,我们的城市生产力再高,一短一长,经济发展很难持续增长。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文晓巍:
黄埔区的农业在于强,不在于大
黄埔区经济实力雄厚,依托资源禀赋未来发展可期。我们可以先看几组数据,黄埔区面积484.17平方公里,人口119万,16个街道1个镇,结构十分合理,还在全国百强区中排名第六。2022年,黄埔区的GDP为4313亿元,人均36.1万元人民币,折算成美元是4.95万,几乎与德国持平,高于英国、法国,远超日本。
一个区域的经济强不强,主要是看结构是否优化。黄埔区的产业结构比例是0.1:58.6%:41.3%,以制造业当家挺起了产业脊梁,经济结构非常优化。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
黄埔区产城融合要特别关注服务业的发展
黄埔区是产业大区,在全国百强区的排名非常靠前,在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的,既是产业大区,也是创新大区。在一座超大城市里,以一个工业大区和创新大区为基础,如何发力“百千万工程”?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蔡云楠:
城乡融合关键是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自由流通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我认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自由流通。目前来看,我们要力争破解制度束缚,一手抓农村的内生动力提升,同时要促进城市回流带动能力的提升。利用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打通土地、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由城市向农村的有利流通的脉络。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郭德焱:
黄埔要打响科技、人文和创业“三张牌”
把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用起来,让不会说话的古迹活起来,助力“百千万工程”,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我认为,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就应该像科技创新一样,要有新探索、新发现,才能做到与众不同,才能吸引全国甚至全球关注。
在当前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我认为,黄埔要打响科技黄埔、人文黄埔和创业黄埔的品牌。
南方+记者 刘珊
【作者】 刘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