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常态。最新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有研究预测,未来一段时期,这个数字还将保持每10年2到3岁的增长速度。
长寿时代的来临,是社会发展与卫生健康事业长足进步的必然结果。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带来的还有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需求的大幅增长,可以说,整个社会系统都面临着深度调整,需要个人、政府、企业做好准备,共同迎接变革的来临。
长寿与老龄,并非同一个概念。国际著名长寿经济学专家安德鲁·斯科特博士说:“我们开始进入长寿社会,而不是老龄社会。”“长寿与老龄的区别在于,长寿社会是为人类更长的寿命做好准备,确保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意义。如何优雅老去,如何变养老为享老,需要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来拥抱长寿新常态。
从个人来看,长寿时代带来了“生命尺度的改变”,过去20岁是年轻人,40岁是中年人,60岁是老人。而如今,30岁是年轻人,60岁才到中年,80岁步入老年。寿命的延长也会将传统的求学、就业、退休的人生轨迹向后延展,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进程和财务状况进行重新规划。个人心态也需要适时调整,没有人能避免变老,但如何变老却是一个可选项。活到老、学到老、乐到老,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方能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从社会来看,寿命普遍延长,会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化。长寿的一个“附加题”难以回避:老人越来越多,意味着社会养老的压力将不断增大。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翻两番。要让长寿成为可负担、可承受的美好现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织密养老“幸福网”。政府要兜好底,补齐公共养老服务短板,增加机构养老床位的数量,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提供更多适老的精神文化产品,让长寿老人的生活品质与寿命延长相互匹配。
从企业来看,银发经济既是实现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长寿时代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养老产业大有可为。企业要综合分析不同年龄段老年群体的特点,顺应老年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趋势来制定战略、布局产业,提供更多满足长寿时代老年群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积极拥抱长寿时代,让老人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