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2024年“三伏”今日开启,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今年又是一个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入伏第一天,广州就“喜提”最高气温达35.8℃的高温天,未来几天雨势加强,高温略有缓解。
连续10年都是40天的“加长版三伏”
在大家的印象里,“三伏”一般是30天时间,但其实“三伏”也有“加长版”的40天。据介绍,“三伏”是按农历计算,每年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入伏”,立秋日后的第二个庚日为“出伏”。“初伏”和“末伏”的长度是固定的,均为10天。“中伏”长度则由立秋日与其后首个庚日之间的间隔决定,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今年“三伏”7月15日入伏,8月23日出伏,共计40天。
2001年至2024年的“三伏”时间表显示,24年里有19年都是“加长版三伏”,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三伏”的热贯穿全天
夏天,北半球倾向太阳,太阳光的方向与地面近乎垂直。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天上最“高”,理应是最热的一天。但实际上,最热的是一个多月后的“三伏”。这是为什么呢?
气象部门解释说,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太阳光首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带给空气。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有大约10吨的空气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到了晚上,这些热量又使地表的温度不致过低。这样,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只有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
因此,每天的平均温度就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差,即积累的热量的净变化。
夏至日过后的几十天中,虽然太阳的位置较高、日照时间较长,每天接收到的热量还是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温度不断升高。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更加闷热的重要原因。同时,在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区。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也就更热。
今年“初伏”广州天气反复
在广州,未来一周天气反复,7月16日天气仍然炎热,午后偶有阵雨。7月17日起受热带辐合带北抬加强影响,雷雨趋于频繁活跃。周末可能受到热带系统影响。
从更长时段来看,预计7月中旬后期到8月上旬前期,广东天气大致炎热。7月中旬后期至下旬海上热带云团活跃,有台风生成并趋向广东沿海,可能给广东造成风雨影响,较大可能影响时段在7月下旬后期;其余时段以多云到晴天为主,天气炎热,局地有(雷)阵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