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暑假来临,如何管理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有家长“约法三章”,有家长“屡禁不止”,有家长在严格控制后孩子“变本加厉”以致放弃……到底有没有最优解?
今年6月,广州市人大官网挂出《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对《条例》的意见和建议。《条例》明确,中小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严格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对于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孩子应当规范使用的场所、时段、时长、频率、内容、功能、权限等事项,并配合学校禁止或者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严禁带入课堂。
校园之内,许多学校早已有相关措施,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校园之外,尤其是暑假这样的长假期,不少家长都想站在孩子面前,“挡”住手机的诱惑。在这场与手机等电子产品“争夺”孩子的竞争中,家长能做什么?
问题发生时,只能把手机藏起来?
有家长表示,当自己陪伴孩子时,能较好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但当自己不在孩子身边,比如暑假期间自己要上班,孩子需要祖辈照顾的时候,祖辈往往会满足孙辈的要求,把电子产品拿给孙辈,并长时间使用。当父母和祖辈就孙辈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进行沟通时,往往很难达成共识。无奈之下,这位家长上班时,选择把电子产品藏起来,保证孩子不会在白天接触到电子产品。
李女士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目前在上大学,二儿子今年刚完成高考,小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小儿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多,除了每周两次通过平板上网课以外,大人会允许他在周末每天使用20分钟平板。
李女士也有纠结。小儿子的朋友都会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玩游戏,如果他不玩,他的朋友们可能会觉得他不合群。“我实在不忍心看他融不进朋友圈子,就允许他玩20分钟游戏,游戏对大脑的灵活性会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而且平板可以设置限制使用时间,这样他玩游戏处于可控范围,我才放心允许他玩。”
李女士的二儿子则存在过度使用手机的情况。“有的孩子自律性不高,会控制不住自己想玩手机,这个对学习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好在二儿子此前所在的学校对手机的管理比较严格。上学时,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学生到校后需统一上交手机,放学离校时再归还。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大学了自制力就会变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李女士的二儿子已经是一名准大学生。李女士说:“还是要看个人,有的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自律克制,同时课余活动比较丰富,就不容易沉迷电子产品。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目标不清晰,加之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匮乏,自律性不高就可能‘机’不离手。”
手机管理要趁小,家长可制定规则
叶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小学三年级在读,一个是初中学生。在电子产品使用问题时,她对两个孩子的做法有所不同。对于上小学的孩子,她与孩子在沟通后“约法三章”,即上学日不能接触电子产品,只在需要配合学习任务时使用;到了周末和假期,孩子也要在完成相关计划后,才能短暂用来娱乐。
比如在这个暑假,叶女士与在上小学的孩子制定了计划表,孩子需要做家务、阅读课外书、完成一些练习,在完成每天的计划后,每天会有15分钟的平板电脑使用时间,可用来娱乐,且娱乐仅限于玩一款叶女士认可的游戏。这些“约法三章”式的做法,也是在家长和孩子充分沟通后,各方均认可的做法。
除了在使用时间上进行控制,叶女士对游戏的选择也有要求:游戏是孩子喜欢且在学生群体中流行的,这样能帮助孩子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有共同话题;同时叶女士自己也会去了解这款游戏,确认没有不良信息后,才会允许孩子接触。孩子使用平板电脑时,家长在旁边陪伴。
早在孩子上一年级时,叶女士就开始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话手表,要求孩子只能在外出或大人不在身边时佩戴。叶女士认为,家长必须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问题,要引导孩子早点养成使用习惯,要定下相关规则。另外,上学后学校也重视这个问题,也会有相关措施,这些都能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奖罚分明不心软,让手机成为服务的工具
李女士以小儿子举例,有时孩子索要平板电脑被拒后,会有不高兴的情绪,但在家长的引导下,小儿子能接受这个结果。她与小儿子约定,可以在周末使用平板电脑20分钟,时间一到必须停止。如果不遵守约定,就没收平板电脑,不再允许他使用。
对待二儿子,李女士则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孩子长大了就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采取直接拒绝的方式,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李女士会让二儿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以后想做什么,激发他的内驱力。“如果你高考想取得好成绩,是一定要拼搏的,要自己安排时间。”李女士对二儿子说。
“家长要不断引导孩子学会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毕竟是信息化时代,完全脱离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李女士表示。她赞同学校管理手机的方式,“因为有的孩子自律性不强,很容易沉迷手机。学校在上学期间帮忙保管手机还是必要的。”另外,李女士建议学校尽量丰富课余生活,这样孩子们可以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放松休息。
李女士建议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不要一天到晚“机不离手”,否则孩子有样学样,也会整天抱着手机玩。另外,家长尽量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广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出去运动、散步、旅游等,让孩子在手机之外,有更好的休闲放松方式。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手机是一种工具,要让手机服务于学习和生活,而不是做手机的“奴隶”,被它所控制。
这个暑假,叶女士给孩子买了许多课外书,孩子在家实在无聊的话,可以进行大量阅读。对于家长如何在漫长的暑假管理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叶女士有3个建议,尤其是针对父母都要上班的双职工家庭。一是“约法三章”,与孩子达成使用电子产品的协议;二是家长有空时,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新的兴趣点;三是定下规矩后,要严格执行,奖罚分明,不能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就不要心软。
使用时要制定规则,不用时多些亲子互动
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早已要求学生不携带电子产品回校。该校的班主任叶丽蓓老师表示,小学生的注意力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往往难以抗拒新奇有趣的事物。而电话手表集通讯、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孩子在课堂上频繁查看时间、接收信息或使用娱乐功能等,他们的注意力就会从学习内容上转移。这种习惯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此外,从课堂纪律的角度来看,电话手表的铃声在课堂上突然响起,会打断老师的讲课节奏,引发同学的好奇和关注。这样的行为会进一步扰乱课堂秩序,让老师的教学计划被打乱,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
叶丽蓓老师介绍,学生往往会把电话手表的娱乐功能“无限放大”,且存在接触不良信息的风险,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不提倡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学生实在需要带回学校的话,统一先交由老师保管,放学后再归还。
叶丽蓓老师介绍,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学习状态欠佳的现象目前有所增长。每个学期,都有家长找老师沟通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比如家长没收电子产品时,孩子就会哭闹,家长不胜其烦的话,就会选择妥协。叶老师建议,家长可从源头抓起,趁孩子年纪还小,可塑性强,接触电子产品还处于初期的时候,就和孩子共同制定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包括使用时长,进而形成正向引导。若遇上特殊情况,老师也会与家长深入沟通,引导孩子了解到: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学习工具,而非娱乐玩具。
当孩子在课后,需要用电子产品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时,或大人在家需要用到电子产品时,要避免孩子借机沉迷其中,关键仍在于家长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叶丽蓓老师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减少非必要的手机使用,同时老师也要有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方式,使学科学习更具备互动性和趣味性。
这个暑假,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叶丽蓓老师建议,家长与孩子要一致明确使用手机的目的,比如是利用互联网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课外知识。因此,在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管理上,家长与孩子可共同制定手机规则,包括使用时长;可制定手机的使用内容,比如可利用手机对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学习;可引导孩子进行兴趣爱好培养,如绘画、音乐等;也可进行生活常识与技能的提升。
在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家长更可以利用长假,引导孩子增加课外阅读或户外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这比单纯的书本学习更加深入、有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泽楷、魏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