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学期,广州校园连续“上新”。
高质量建设新学校、持续提高办学条件,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缓解“择校热”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年,广州校园持续“上新”,除了迎来新开办的25所公办中小学(校区),还有不少学校完成改造,以崭新面貌迎接学生。
其中,“高大上”“向未来”“小而美”“焕新颜”成了关键词,从全国首个“阳光学校”落成,到玉岩中学改造项目高度适配学生的校园生活节奏,再到宝玉直实验第二小学打造“小而美”校园特色,一批学校因地制宜、创新设计,发挥空间资源、片区教育品牌优势,落实“以生为本”。面对学位需求变化,广州今年计划累计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7万个,通过有序扩大公办学位规模、优化学位布局、提升办学质量等方式,推动学校向优发展,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的实验室和校园。
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的实验室和校园。
优配置
高标准建设九年制学校 大力推进高中学位建设
随着城市更新、人口流入、多孩生育,学位紧缺一直是广州面临的教育难题,也是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人口结构和社会变化对教育资源布局配置调整的紧迫要求,广州如何解题?市教育局介绍,广州通过新建、改扩建、挖潜扩容等方式,提前谋篇布局,有序扩大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规模。2021年至2023年,广州全市累计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31.92万个,包括新建、改扩建27.15万个。从学段划分来看,其中小学16.55万个、初中7.43万个。2024年,广州市计划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7万个。从增加的学位构成来看,义务教育的学位占比最大。
在加大学位供给保障力度方面,广州市多部门协同做好教育设施的规划、配建、移交管理等工作,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按规定验收并交付使用。
与此同时,面对小学入学高峰逐渐向初高中传导的现实变化,市教育局介绍,近年来全市在建设中小学时,优先高标准建设九年制学校,未来在初中入学高峰期,可综合将一部分小学学位调整为初中学位使用;同时将大力推进高中学位建设,出台普通高中学位攻坚实施计划,谋划54个建设项目。今年广州全市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80416个,较去年增加超1万个,增幅达14.3%。
同时,广州不断完善民办普高办学标准,引导举办者高标准开办学校,鼓励民办高中走出特色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道路,为普高学位提供补充。近三年,广州新增民办普高12所,其中8所为独立高中,4所为原有民办学校新增高中办学层次。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起广州全市小学迎来入学高峰。广州市教育局表示,预计小学总体在校生高峰将出现于2026年,且在2028年后才有明显下降。随后,2029年将迎来初中入学高峰期,预计届时初一人数将达24万人,未来入学人数放缓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峰平台期,即在校生总量依然庞大。待在校生总数降低之后,广州将以此为契机,提高学校建设标准,提高生均资源水平,逐步恢复正常办学条件,推进个性化教育,聚焦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在新校园里,孩子们在开阔空间奔跑跳跃。
向未来
突破传统样态 “阳光学校”落成
“我们的教室像一栋别墅,还有私家花园!”在位于黄埔区永和街道禾丰片区的广州开元学校西校区,刚上一年级的“元宝宝”们非常自豪。原来,这里的教室面积是传统教室的2倍以上,内外融通、自然采光均匀,有连廊、大阳台、大窗户、弧形吊顶及透光玻璃砖,显得特别“高大上”。
广州开元学校西校区是广州二中教育集团受黄埔区人民政府委托管理的一所公办学校,总投入3.8亿元。学校一期的启用大大补充了片区的小学学位,全国首个“阳光学校”的概念更引发热议。
“孩子们不只是获取知识,身心健康更加重要。”项目主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主任刘宇波教授联合相关团队多次赴欧美学校交流,结合项目北侧的黄旗山特点,创造性地打造出动静结合、内外融通的“阳光教室”,每间教室都拥有一大片采光玻璃,学生在教室也可以充分地享受到阳光。这样的设计既低碳环保,又可保护学生视力,给学生带来“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体验。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学校副校长黄晓雪认为,传统的学校环境相对封闭,尤其是在课间10分钟里,受限于时间和场地,学生难以有过多活动。要培养面向未来的人,“阳光学校”的新尝试堪称“顺其自然”。
黄晓雪介绍,由于学校每一层教室都直通运动场,孩子们被鼓励在开阔空间中奔跑跳跃,每天一节体育课加上半小时的大课间,学生在校运动时长可达70分钟。同时,学校走廊安排了积木、投壶等益智游戏设备,让孩子可动可静,自由选择。
作为教育资源的核心,该校区的师资力量主要源自“二中系”。黄埔区教育局新选调了两位经验丰富的小学校长,再从东校区六年级毕业班老师、今年新招聘编制老师中挑选精兵强将。如此一来,一群期待改变教育现状的人组成了一年级“强师”团队。他们利用“双教室”的空间优势,实施“5+2+2”课程(5天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2天的周末活动,2个假期的研学),不将学习局限于教室、学校内,转而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方式促进孩子成长。
环境对人的熏陶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开学第一周,孩子们完全没有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他们会由衷表达对学校的喜爱,到了校门口也主动向老师鞠躬、问好。之前还在观望的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变化后,也逐渐表现出肯定的态度。校方预计,72个班的设计规模具有前瞻性,能有效满足周边入学需求。
基于近年来的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广州正展开更多“未来学校”的新探索,让校园空间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培养面向未来的人。
例如,今年新开办的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结合区域传统村落特色,将“树滋庄古建筑群”改造为学校“六艺书院”功能区,在保护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实现对历史建筑的开发和利用,也使得六中花都校区将厚重历史与未来理念相融合。位于六中花都校区旁,另一所新开办的花都区空港学校同样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该校校内有兴建于1925年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思明西校。经过修缮与活化利用,思明西校也将在后续的办学中发挥重要育人功能。
花都区空港学校
小而美
依托空间适性教育 集团化助推“小而精”
为满足群众对优质公办学位的需求,广州每年在秋季学期接连“上新”。在海珠等中心城区,空间面积有限,新学校往往需因地制宜,在有限空间内打造“以生为本”的教育环境。
今年9月,坐落于珠江边的海珠区宝玉直实验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宝实二小”)迎来一年级3个班的“创校宝宝”。该校办学规模为18个教学班,是为缓解周边适龄儿童入学压力而建。走进宝实二小,整个校园绿意葱茏,多棵大榕树矗立于校园中心区域,“新校古树”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此外学校内还生长着60多种植物,包括睡莲、紫薇、鹅掌藤、肾蕨等。
此外,校内的空间设计也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适性而育的理念。各班老师特意在课室内打造了“幼小衔接区”——设置“动”“静”两类活动空间,例如课室后方设置有积木游戏区、绘画区、拼音识字区等,前方讲台旁则安置了一方图书角和软沙发。教室设计之变背后,是教育观的转变,力求让各个角落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玩中学”“学中玩”的场所。
近年来广州新开办学校接二连三落成,如宝实二小般,在中心城区新开办学校面临诸多挑战,但各校通过精心设计和创新理念,努力在“小而精”“小而美”的校园内提供优质教育。破解空间限制的同时,新学校亦修炼内功,以优质师资、特色课程真正达到“小而美”。宝实二小师资团队现有10位教师,本科学历及以上占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占50%。开办后,宝实二小成为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之一,管理团队来自宝玉直实验小学。
近年来,“集团化办学”成了发挥名校、强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新学校发展的一剂良方。据介绍,从2021年起,广州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建设从资源共享、扩大覆盖面的“1.0版本”,升级到规范发展、提质培优的“2.0版本”,再迈入合作共赢、高质量发展的“3.0版本”。
截至目前,全市基础教育集团177个,覆盖学校1019所,覆盖基础教育学段学生约102.63万人,实现市属基础教育集团、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11个区全覆盖。越秀、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6个区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的农村学校、新建学校、薄弱学校集团化全覆盖,其他5个区今年内也将100%全覆盖。
接下来,广州将推动各区在区域开发、城市更新改造的用地规划阶段,就做好新建学校的集团化办学布局,探索通过集团化办学,在教育教学管理、办学条件提升等方面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以“名校带新校”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以提供更优质学位。
焕新颜
改造校园“以生为本” 古韵今风注入活力
创办于2006年的广州市玉岩中学,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已跃升为广州区属龙头名校。其名“玉岩”来源于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玉岩书院,旨在秉承百年书院文化底蕴。
走进玉岩中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整体呈现徽派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白墙黛瓦,蓝色万字纹装饰,在葱郁树木的映衬下,兼具活泼和雅致的风格。这幢透露江南气质的崭新宿舍大楼,源于玉岩中学2022年启动的整体改造建设项目。
“虽然学校原本的设计为可容纳3000多名学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实际困难,主要的短板在于宿舍。因此,学校决定对学生生活区域进行改造,一半资金是用于宿舍改造。”玉岩中学校长室成员陈武龙介绍,2022年7月,玉岩中学整体改造建设项目启动,重点改造区域为学生宿舍区域。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改造项目顺利完成。
陈武龙介绍,改造后的学校,可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学习环境,且高度适配学生的校园生活节奏。例如,男女生宿舍区各设置了一间可容纳200余人的自习室,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自行在自习室中早读晚修;扩大洗漱区域后,学生的洗漱效率提高一倍,学校改造了宿舍热水系统,可做到在规定时间内,热水即开即热;宿舍区域还设置了洗衣机、电吹风等,方便同学们的日常生活。
改造项目突破了学校的发展痛点,亦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都非常感谢这批高一、高二的同学们,从2022年9月到2023年7月,他们在临时宿舍住了将近一年之久。同时,老师们也将值班宿位全部拿了出来,使宿舍得以腾挪位置、分批改造。全校师生同心协力,才得以克服难题、共渡难关。”陈武龙说。
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教育局表示,根据摸查数据,广州将于2029年迎来初中入学高峰期,广州市玉岩中学等多校依托校园空间改造提升项目,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设施的承载力,旨在为更多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广州实验中学
专家谈:
创设让学生身心舒展的学校
在新改扩建学校的浪潮中,从建筑设计角度,如何让校园充分体现未来教育理念,助推学校立足学生未来、探索“教育乌托邦”新样态?对此,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王红教授认为,应充分考虑青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创建“儿童友好型”校园。
要做到这一点,王红认为,校园的空间要尽可能大,尤其是校园的户外活动空间,比如走廊、操场等都要尽可能宽敞。“自由活动空间大,才不会让孩子觉得拘束、压抑。”王红希望,随着人口形势变化,在新建、改建学校时,能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更多空间。
除了空间要大,王红还认为,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地域、气候等特点。比如在多雨的地方建设一些连廊遮雨,让学生出行风雨无阻。同时,应让教室的自然采光更充分,让学生多沐浴阳光。“沐浴阳光既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让学生身体健康发育,也能够让学生心灵更加舒展。”
此外,王红认为,一所好学校,还应该做到环境育人,在审美上给人愉悦的感受。“不论是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还是色彩搭配、室内布置,如果能让学生身心舒展,进而愿意待在校园里,这就是一所好学校。”她说,以往布置课室,往往比较生硬、刻板。在王红看来,校园里的一棵树、一面墙、一棵草,其实都能“说话”。“如何布置课室,营造一种既紧张活泼又愉悦松弛的氛围,让学生更好成长,值得思考。”她建议,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孩子眼中的好学校。
此外,王红还特别强调校园体育场馆、美育场馆的重要性。“这些场馆不仅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等活动释放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文/林欣潼、曾俊、魏丽娜、林霞虹、谢泽楷
图/陈忧子、庄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