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
荔湾区将自觉担当起打造“老城市新活力”重要展示窗口的使命任务,狠抓改革目标任务落地落实,聚力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贡献荔湾力量。将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塑造区域新优势新动能。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升广佛极点核心区发展定位。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展现了广州以领头羊火车头姿态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信心决心,必将有力引领全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成效新进步。荔湾区委书记刘晨辉表示,荔湾区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要求上来,全面提振“二次创业”精气神,自觉担当起打造“老城市新活力”重要展示窗口的使命任务,狠抓改革目标任务落地落实,聚力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贡献荔湾力量。
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招引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大力推动激光与增材制造、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发展。深化产业载体建设保障机制,推动西村发电厂等一批老旧物业提质增效,提升省级广州荔湾产业园区运营效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动力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着力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强化稳增长的制度保障,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构建“1+3+6”联合作战招商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科学家友好型营商环境。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塑造区域新优势新动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持续引入优质教育品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海龙围科创区打造“广佛极点”科创中心,加快建设广州未来增材制造研究院、激光与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面向重点产业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招引,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荔湾英才”计划,深化“荔湾—南海”区域人才合作,擦亮“荔智汇”人才服务品牌。
深化绿美荔湾建设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以人为本,以“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老旧小区微改造,健全居民主动参与共治共管机制。推动“第五立面”整治,探索优化“住改商”备案制,推动老城区面貌焕新。积极探索“依法征收、净地出让”城中村改造新模式,深化房票安置改革。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制,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发展壮大花卉、茶叶、观赏鱼等特色产业。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提升交通路网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施城中村综合环境治理,深化绿美荔湾建设,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
推动设立广佛产业协同示范园区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升广佛极点核心区发展定位。强化广佛极点功能,探索广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设立广佛产业协同示范园区,积极构建荔南产业“双向飞地”,强化共建共治。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大局,主动融入南沙数字经济产业链条,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探索特色产业外向型发展。推动岭南文化创新发展,擦亮“十三行”文化坐标,加快建设白鹅潭大湾区艺术社区,打造岭南文化对外展示窗口。
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搭建基层社会民主治理“3+5”联动平台。完善法治建设体制机制,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办好白鹅潭春节烟花汇演,擦亮“食在广州味在西关”金字招牌。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深化“零欠薪城市”创建工作成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困难人员救助“共助”新模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通讯员 荔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