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10日,第15届广州演艺交易会(以下简称“演交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文艺院团、演艺集团、演艺经纪机构的近千台剧目参加了本届演交会。其间,广州论道、主创访谈、项目签约、2025演艺舞台推介会以及荣耀时刻等多个丰富的活动接连举办,新锐项目、前沿视野、百家观点在此汇聚,掀起年度演艺新浪潮。
“演交会”现场表演
新锐项目——
演艺精品荟萃,本地剧目引人瞩目
广州演艺交易会总监、广州大剧院总经理霍建华表示,举办演交会的目的是希望进一步优化演艺资源配置,让诗和远方交融共进,推演艺新剧,捧演艺新人,掀演艺新潮,助力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参展参会剧目包括优秀舞台剧目和国际经典剧目,类型涵盖歌剧、舞剧、音乐剧、话剧、京剧、地方戏、杂技、木偶、儿童剧等,通过展位展示、现场推介、视频推介的方式,丰富交易内容,满足供求双方需求。
据统计,本届演交会参展剧目数量近千部,包括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等中直文艺院团的剧目,还有《金陵十三钗》《剧院魅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觉醒年代》《天工开物》《屈原》等优秀作品。
现场推介
本地剧目如广东歌舞剧院《人在花间住》、广东粤剧院《白蛇传·情》《张九龄》、广州歌舞剧院《英歌》、广州芭蕾舞剧院《湾区人家》《白蛇传》、广州话剧艺术中心《三家巷》《日出》、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天鹅》《站台》、广州大剧院《雄狮少年》等亦格外引人注目。
前沿视野——
插上科技的翅膀,文艺发展进入3.0
广州论道是广州演交会备受瞩目的品牌活动。本届广州论道聚焦于戏剧与剧场、流量与票房、新空间与新业态等热点议题,邀请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著名导演郎昆等专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
郎昆表示,中国文艺发展到了3.0时代。“从2020年开始,预计到2040年,文化旅游将迎来发展‘大年’。文艺、文化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要和城市联结,带动城市飞翔。”郎昆说,“广州的很多文艺作品都和广州这个城市结合,很精彩,很扎实。”
近几年,《只此青绿》《红楼梦》《咏春》等舞剧表现强势,对此,冯双白表示,“现在年轻一代创作者,比如周莉亚、韩真(《只此青绿》导演),她们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同时吸收了来自全世界不同艺术门类的优秀经验,眼界非常开阔。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有国际视野。”
季国平表示,“如何让戏曲在当代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这是一个课题。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粤剧经典《搜书院》,前几年广州粤剧院对《搜书院》进行了改编,得到了老戏迷、新戏迷的欢迎。另外是20年前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年轻人中一直很流行,今年9月又去了北京大学演出。”
“经典也流行。”季国平说,“这些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其一,敬畏传统、扎实传承是大前提。其二,用时代精神、戏曲审美来引领我们的创作。其三,戏曲要常演常新,要创造多姿多彩的演艺新空间。我去年跟广州粤剧院去了茂名、湛江的春班,让我看到了戏曲深厚的传统演出场景。”
百家观点——
孵化“出圈”人才,集结湾区文化资源
在此次演交会文旅演艺项目推介环节,大型民族舞剧《英歌》总编导钱鑫、芭蕾舞剧《湾区人家》总编导赵明、大型舞剧《金陵十三钗》制作人董苏瑶、音乐剧《雄狮少年》制作人陈睿围绕《中国故事舞台表达: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交融》这一话题,分享了经验和心得。
董苏瑶表示,创作舞剧《金陵十三钗》,用舞剧呈现这段历史,前期做了很多采风和访谈,将基础夯实。“该剧历经3年打磨。12月将来广州大剧院演出,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作品。”
“创作音乐剧《雄狮少年》,是比较奇妙的一次经历。该剧改编自电影,已经演了三轮。”陈睿表示,“大家对醒狮有强烈的共鸣。目前音乐剧《雄狮少年》普通话版本在全国巡演中。”
陈睿表示,“音乐剧《雄狮少年》践行了湾区文化共建。我们通过广州大剧院这个平台,集结湾区城市人才、剧院、院团的资源,共同创作优秀作品。”
本届演交会还与相关机构合作,通过网络赋能培养“出圈”演艺人才。很多头部网络平台都出席了展会,通过与演艺机构、文艺院团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为演艺工作者打造观众喜爱的剧目和个人IP,实现艺术引流、“破圈”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