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月月有花、季季有景,花卉经济大有可为。
广州素有“千年花城”的美誉,热热闹闹的“行花街”更是广州人过年的传统节目。从南越国时期的“彩缕穿花”到唐代遍植花卉,再到明清的花市,“花城”承载着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的传统,成为广州塑造城市品牌、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
2025年广州市两会召开在即,广州市政协委员邓静红建议,广州要做好“花”文章,高质量发展花卉经济。
她建议,广州要加快建设花卉科研创新机制,推动建设国际花卉种业创新中心,提升种植关键技术,推动数字化+智慧化装备升级与技术推广,推进粤字区域品牌和企业个性品牌建设,培育花卉产业“新”动能,同时还应积极开拓花卉衍生创意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产业载体方面,她提出,充分发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大力吸引全球顶级花卉企业功能性总部集聚布局。
当前,广州正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这2个主攻方向,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邓静红认为,广州要依托千年商都的优势,大力建设花卉交易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粤花”云数据库,优化供应链管理,以数字赋能助推市场环节高速运行。
从消费侧看,广州迎春花市作为一年一度以“花”为主题的文旅消费IP深入人心。2025乙巳蛇年是我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据统计,截至1月29日凌晨2点,全市11个区花市顺利平安收官,今年花市共接待游客495.3万人次,年花年货销售量1.19亿元,人气旺、销量高。
邓静红表示,要做大做强“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春节文旅消费,围绕赏花、食花、穿花、撰花等特色文旅体验,培育“花卉+”文旅消费品牌,融入特色餐饮、花艺培训、家庭园艺服务等综合业态的新型休闲商业,打造花城时尚消费新地标。同时,大力推进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跨界合作,形成覆盖衣、食、住、行、游全产业链的特色文旅产品和服务。
为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她还建议,结合广州月月有花、季季有景的花景资源优势,依托新媒体联动推广,打造精彩出圈广州“花季”,定期举办木棉花节、菊展、云台花展、花季音乐节等广州本地花事,形成“季季有花、月月有节、全年精彩”的全年花事品牌,同时立足行花街、拜花神、观花灯、游花船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结合海珠湿地紫荆花、白云山桃花、越秀公园菊花等花景资源特色,构建“一园一主题,一地一特色”的特色文旅目的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越、徐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