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党媒评论员看广州
本期主持:庹亚男
嘉宾:赵志疆(《河南日报》评论员)
庹亚男:初印象往往直接影响个人对城市的评价与喜好。您对广州的初印象是怎样的?
赵志疆:作为一个北方人,我从小就对广州充满好奇。在我眼里,广州就是“时髦”的代名词。电视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令人向往,粤语别具魅力,哪怕邻居带回来的塑料电子手表,也闪烁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光芒。没想到,我的广州初体验却是从一个衣着朴素的广州老伯开始的。
二十多年前,由于同学在广州读博,我第一次去到广州。既然到了广州,五羊雕塑是一定要去打卡的,但在越秀公园里,我们迷了路。我看到路边有一个正在晨练的老伯,于是上前问路,但他说的话,我们一个字都听不懂。老伯见状手一挥,示意我们跟上。我跟同学一阵窃喜,以为正好同路,便跟着老伯走了很远一段路。没想到,来到五羊雕塑附近的岔路口,老伯向我们指了指雕塑,便向另一个方向走了。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老伯这是专程给我们带路啊,于是连忙冲着老伯的背影道谢。老伯回头笑了笑,又挥了挥手。
那一次,我跟同学逛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东西,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都是一些“老字号”:上下九的百年老店,满足了我对港片的想象;北京路上的萝卜牛杂,颠覆了我对萝卜的记忆——在“萝卜白菜保平安”的年代,萝卜几乎是所有北方人冬天的噩梦。当然,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是越秀公园里的那个老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以“敢闯敢干”著称的广州人,竟然如此温良敦厚、朴实可爱。
庹亚男:人的气质会凝聚成城市的精气神,而城市的精气神又会影响城市中的每个人。您觉得,一座城市如何才能更好凝聚气质,形成独特的吸引力?
赵志疆:朴实,是很多人对河南人的第一印象。这种朴实,带有农耕文明的历史积淀:因为与外界接触不多,所以羞于自我表达。那个广州老伯,让我看到了“广州式朴实”:因为见多识广,所以返璞归真。两种朴实,实际上同根同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我们都是血脉相连、文化相通的骨肉同胞。
我一直觉得,城市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宏伟壮观的标志性建筑上,更体现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市井文化,以及浸润其中的风土人情里。广州近年一直在发力传承“老底蕴”,用好“老资源”,讲好“老故事”,这与河南发力打造“老家河南”IP有异曲同工之妙:“老”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传承,不仅升腾着一个地区活色生香的烟火气,也是独具魅力的地理标志。据我所知,广州提出了“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这无疑会将“老”与“新”的传承与融合推向新的高度。
真正宜居的城市,无须贵气逼人,更不必盛气凌人,最引人入胜的,往往是那平易近人的“人间烟火气”。城,所以盛民也。一座城市最深沉的魅力,往往就在那些琐碎而又真实的生活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