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党中央提出并确定了我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战略目标。同时,国家在发展新型储能经济方面提出了更高更长远的要求,发展新型储能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广东广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广州市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蔡清伟认为,新型储能经济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更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有力支撑。因此,他建议在广州市工商企业需求端大力推进工商业储能,同时落实关注新能源应用场景安全问题。
具体应当如何推进?他建议,广州市积极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引导开发工商业用户新型储能应用场景联动发展,可在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一是供给侧:发展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数字能源体系建设,包括发电、输电、储能、用能管理、用料管理,实时监测产能效率和碳排数据,提升供给侧节能节料效果。
二是需求侧:提倡引导楼宇、工厂、园区从“投建营”全周期应用新型储能技术装备,降低用能成本,优化过程控制,降低碳排放。
三是固碳侧:建设碳足迹监测追踪系统,实现碳生产、传输、消费全链路的追踪监测分析;进行碳排放与碳达峰趋势分析,以及区域及行业碳排放全面监测追踪。短期内以“单位 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双控举措为抓手,压减高碳排放行业产能和产量。
长期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流程低碳改造,全面转向低碳技术路线,以更多采用碳排放强度低的原材料代替高碳原材料为目标。蔡清伟认为,从制造业立市来讲,建议打好“储能”这张牌,作为制造业立市的抓手之一,“这是一个大产业,这张牌也来之不易,广州一定要打好这张牌。”
此外,他也从创新创业者角度,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广州创新创业环境提出建议。
他认为,广州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具备明显的空间优势。因此未来广州可以在创新创业成本上继续有所突破,利用广州综合实力,把广州的物理空间、产业空间和政策空间尽可能延展开,从而降低创新创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综合成本。
“我们提及创新创业,不能就只看政府补贴、财政支持,这些要量力而行;更多是要学会用好社会综合力量,发挥交通、医疗、教育的优势,把城市空间拉开,从而形成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更多资金、人才和优质项目流入广州市。”蔡清伟表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许晓芳、程依伦、丁雄、赵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