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揭晓的2024年广东省乡村工匠大赛获奖名单中,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龙岗村“丝苗里乡村振兴会客厅”项目(简称“丝苗里会客厅”)脱颖而出,获民间建筑类暨民间美术类作品竞赛二等奖。
▎以增城丝苗米等元素为会客厅设计灵感
丝苗里会客厅位于朱村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核心区,是增城农投集团打造的乡村振兴会客厅项目之一,也是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的三产融合实践内容之一。
步入会客厅,一场以丝苗米文化为纽带的岭南文化沉浸体验徐徐展开。项目以“修旧如旧”为骨、“创新表达”为魂,建筑外立面选用岭南传统青砖与青砖切片,通过多年代青砖砌法融合技法,既保留广府祠堂的肌理记忆,又注入海派文化的在地化转译,以花岗岩、灰塑等传统材质与窗花、木格栅的现代元素对话,营造出“稻浪轻抚新构,古韵今声交融”的诗意场景。
“设计灵感汲取丝苗米、白水山及粤派为主要元素,建筑外立面的每一块青砖都经过筛选,既保留岭南风韵,又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让光影成为空间叙事的主角。”项目设计团队成员李隽永介绍,通过空间叙事,希望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感受丝苗米文化的厚度,也让老屋肌理与当代美学在砖瓦间共生共荣。
▎以“一粒米”串联田间餐桌、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据介绍,丝苗里会客厅深植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布局,以“一粒米”为媒,串联起智能育秧工厂、万亩种植基地、加工仓储中心、丝苗米文化展览馆、稻田公园、研学体验空间和主题民宿群落,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从文化到体验”的全产业链条。
“我们租赁了5栋老屋实施‘份额入股’模式,既保留村落肌理,又植入新功能空间。”项目负责人表示,该模式突破宅基地零散化限制,将房屋统一流转至集体,经营期满后村民将获得持续收益的文旅综合体,其价值远超单独房屋本身。目前已带动50余户村民通过房屋租赁、民宿运营、农产品销售等渠道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增城农投集团创新的“份额入股”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通过将闲置宅基地和房屋量化入股,村民不仅获得固定租金收益,更享有项目分红权。“这种模式让沉睡的资源变成资产,让老村焕发新生机。”朱村街龙岗村党支部书记朱国枝表示,会客厅首开区开业迎客后,龙岗村临街铺位租金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一粒米激活一座村”。
丝苗里会客厅探索的背后,是增城丝苗米从“农业特产”向“文化名片”“产业地标”转型升级的缩影。项目深度挖掘丝苗米文化,开发农耕研学课程、丝苗米米食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一粒米的故事”。这种“三产融合+文化铸魂”的模式,既守护了乡愁记忆,又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项目负责人曾茂财表示,未来,这里将持续探索“稻香里的诗与远方”,让丝苗米产业在文化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夏强 通讯员:陈剑婷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通讯员:陈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