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调查
身边的安全隐患之儿童游乐设施
近年来,广州一直致力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在城市公共空间、儿童公园建设及服务配套等方面融入儿童友好元素。今年“六一”前夕,记者调研发现,广州已经建了一大批适合儿童游玩休憩的游乐设施和公园场地,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提升之处。
广州市儿童公园设施配套完备,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
赞
设施、人员配套完备
家长遛娃快乐又安心
连日来,记者跟随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广州市政协委员徐强就广州各大儿童公园设施设备运营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大多数公园的游玩设施和相关配套都做得很到位,让孩子和家长们流连忘返。
上周日,在广州市儿童公园,不少孩子在草坪、水池里玩耍,还有家长带着孩子铺起野餐布,现场其乐融融。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市儿童公园内的设施、设备十分完备。该园以“1米高度”为设计理念,全园设计了颜色鲜明、造型可爱的游乐设施和标识系统、攀爬坐凳等,更将卫生间服务半径从250米缩短至150米左右,内设儿童洗手台、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等设施,充分体现儿童友好关怀。
除了设施、设备的完善之外,广州市儿童公园的人员配备也十分到位。在公园内,保安和工作人员随处可见。市民在公园内若遇到问题,可第一时间向现场工作人员求助。徐强表示,像广州市儿童公园这样的“标杆”为儿童公园的游乐设施管理提供了范本。
除了规模较大的儿童公园外,今年以来,天河区多个“儿童乐园”上新,让家长遛娃有了新去处。
在猎德街道临江带状公园童趣广场,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乐翻天”。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的成长空间,猎德街打造“国际儿童友好社区”,选址临江大道原文化广场,在保留广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特色元素,让整个广场洋溢着童真与活力。记者看到,公园里不仅翻新了塑胶跑道,还给长廊的立柱换上了新装,增添了传声筒、打击乐器和喷水钻筒等儿童互动设施。
部分游乐设施存在破损及安全隐患。
弹
损坏闲置、无人看管
部分设施存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调研中也发现部分公园内的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在番禺儿童公园,一组儿童秋千的拉扣已经脱落;在天河儿童公园,儿童攀岩区域有几根铁钉凸起在塑料板上,容易引起刮伤。
部分游乐设施存在破损及安全隐患。
在黄埔儿童公园内,20多处儿童游乐设施目前仍在运营的只剩五六处,大多处于“升级”或“故障停运”状态。“设施闲置在这里,没专人看管,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曾德雄说。负责该园内游乐设施运营的某公司负责人表示,不少设施上次检验通过还是2016年,后来检验没通过就停运了。他坦言,儿童游乐设施成本高,公司难有足够资金进行全面翻修。
在花都儿童公园,园内有多处山体与通行路面相接触,路边设了警戒线和警示牌。一位园内保安介绍,此举是因为之前雨季时出现过山体滑坡。徐强认为,既然存在山体滑坡风险,光竖警示牌、拉警戒线是不够的。“应该对靠近山体滑坡位置加固处理,并沿着山体修建防护铁丝网,安全才更有保障。”
代表、委员:
建台账、引资本让儿童公园游乐设施更好用更安全
如何破解部分儿童公园内的游乐设施“不够友好”的难题?曾德雄表示,这既需要加大投入,也需要进行管理机制创新。他表示,去年广州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过文件,提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这种做法也可以在儿童公园推广,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来共同运作公园的设施,充分提升其运营效能。比如在设施设备更新方面,可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公司,从而保障游玩设施的更新力度,提升儿童公园的可玩性。”
徐强表示,由于全市各类儿童公园众多,相关部门很难及时掌握所有园内设施的运行状态,才导致一些设施“失管”。他建议,首先应设立全市儿童公园设施设备管理台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其次,针对部分园内设施“停运”“失管”,应当明确管理主体和维修资金来源。“儿童游乐设施维保成本高,有必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设施投入和后期管养。”他建议,针对新建、扩建儿童公园,可通过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约定20年特许经营期,由企业负责建设并运营餐饮、零售等配套商业,政府保留设施所有权及安全监管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