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晚,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灯光明亮,兴奋、期待、紧张……种种情绪交织在场内观众的欢呼和喧闹声中。19时45分,令人期待的U16女足赛的决赛准时开场。
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简称“U16女足赛”)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第一个开赛的竞体项目,也是广州赛区首个正式比赛项目,备受瞩目。决赛之夜,共吸引了两万名观众到场观赛。
第十五届全运会U16女足赛的决赛
自5月30日开始,该项目在广州赛区的4个体育场共展开6个比赛日的激烈角逐,最终诞生十五运会竞体项目首枚金牌。
12支劲旅,无分昼夜,为首金拼搏,挥洒汗水。而在夜晚的赛场,分外紧张的除了运动员与观众们,还有为赛事默默保驾护航的保电人员。
对于他们来说,肩上的责任是全力保障赛事顺利、圆满落幕,守护体育热情在黑夜中尽情燃烧,为十五运会交出一份满意的满分答卷。
这同样是一场比赛,一场要求万无一失的较量,一次对保供电工作的大考。
01
首金保卫战:绿茵场下的“无声”较量
当赛场上的欢呼声如潮般传来,刘文德的心也跟着一次又一次地紧张。“听到呐喊声以后,感觉我比所有人都紧张,不由自主地转过去看体育场上发生了什么。”
一点风吹草动,足以让刘文德高度警惕。他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越秀供电局配电部运行维护一班班长,负责U16女足赛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整体的保供电线路,包括内场值守和外围巡视。
比赛开始前两小时,刘文德和同事们便已到岗。当晚,省人民体育场共有约20位电力工作人员一同协作、值守。每一个重要地方都有专人值守,确保不间断供电,避免出现问题。
广州供电局保供电团队为场馆开展全链路检查
为最大程度确保十五运用电万无一失,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提前一年多时间启动保供电工作。刘文德告诉南风窗,按照“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越秀区对重要场馆全部进行了更新迭代,广州供电局对相关的关键电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实现“场馆透明化”。
如此一来,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可以实时监测电房设备运行情况,提前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确保故障抢修或隐患消除工作快速响应。
此外,供电局还在场馆内安排人力值守作为辅助,让负责人员携红外测温等设备去实地监测现场实际运行情况,来与后台数据进行两相对比。在U16女足赛赛前的两次测试赛上,供电局还按照正式比赛要求统一执行了比赛时的保供电流程,并在赛后复盘,查漏补缺。
保供电人员在U16女子足球赛测试赛现场,监测中压设备状态
“本次全运会保供电,广州供电局聚焦科技赋能智慧全运,首批已经汇集来自全局百余项科技成果,不论是赛前还是赛中,不论是场内还是场外,处处都能看到科技创新的身影。”广州供电局科技创新部何嘉兴向南风窗介绍。
譬如U16女足赛期间,国内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在赛事场馆提供全程保供电服务。该车不仅成功实现电源的无缝切换,保障了负荷稳定运行,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完全实现“零排放”。
“天花板级别”,广州供电局资产部总经理李瀚儒用这一词来形容对十五运会保供电工作的重视程度。
他告诉南风窗,光是对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设备进行特巡、特维,已经完成了三轮。供电局对所有线路、变电站进行了缺陷排查,不断地试验有无问题,全面摸排各项隐患,再一同进行整改,只为做到极致。
正在升级改造的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投身十五运会保供电工作,刘文德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供电保障团队的一员,他心中涌起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看来,赛事供电保障容不得丝毫马虎。比赛期间,全体保供电人员严格按要求,每小时对用电设备进行一次全面巡检,实时报告运行状况,全力保障赛事用电安全可靠。
随着赛事推进,刘文德感受到的压力与日俱增。“供电保障关乎城市形象,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他和同事们始终紧绷安全弦。直至比赛圆满落幕、观众有序离场,刘文德心中悬着的石头才终于落地。
在这个广州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场上,广州供电人也亲眼见证、守护着又一群年轻人的体育梦想在绿茵场上自在飞翔。
02
硬实力进阶:保供电的广州答卷
台前,精彩赛事凝结运动员汗水;幕后,可靠供电见证广州电力十余载进取。电力保障的坚实支撑,为盛会精彩绽放守护万家灯火。
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到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再到如今的十五运会,广州积累了多次重大活动的保供电经验。如今,广州一年保供电天数在200天以上,保障中高考、广交会等各类重要活动。
广州供电局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亚运场馆的电力调试工作
保供电,已渐成常态化,广州供电局也通过这些工作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蜕变。
2017年12月,《财富》全球论坛落子广州。作为全球瞩目的一大盛事,广州供电局将论坛的主要会场列为一级保供电场所进行重点保障。
其中,中山纪念堂是财富论坛开幕重要场所之一。越秀供电局保供电部经理陈博表示,户外现场设备的用电需求特别高,远超纪念堂自身能提供的用电。为了实现目标,他们用一个月时间研究出三套方案,最终从可靠性、经济性以及可执行性综合考量,采取临时搭建微电网的方案来提供保障。
2017年12月,广州财富论坛
这套方案也是首次探索应用,供电人员紧锣密鼓搭建系统,到现场调试,跟多个用电单位协商接电。靠专业的技术储备和专业的团队,供电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搭建任务。
在陈博参与保供电任务的十年时间里,他深刻感受到保供电越来越详实、越来越细。最令他惊讶的是,电网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助益。“伴随着科技进步,咱们整个电网的能力有显著提升,像自愈技术、氢能发电车等,在现在实践中使用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我们是希望实现一个好的结果,是为了剩下的、可能是小数点后的0.0001%停电概率来付出很多努力,只为了实现(不停电)这个目标。”
保供电离不开坚强的电网。如何既实现“老旧设备改造”,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停电影响,广州供电局探索了很多办法。
例如,220千伏花地变电站核心设备升级,重点对承担十五运保供电重任的线路实施“靶向治疗”,给城市电网加上“双保险”。
花地站改造助力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传统220千伏变电站GIS设备改造,通常采用全部或轮换停电方式来实现,会使电网运行变得薄弱,极有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风险。面对种种难题,广州供电局创新性地采用“原址改造不搬家”的方式,运用简易线变组接线技术,把需要改造的设备隔离出来,实现在不停电状态下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换改造,有效规避传统改造风险,保障居民生活用电和商业用电不受影响,成功实现“无感停电作业”。
同样改换新颜的还有广州老旧变电站改造试点110千伏杨箕变电站。供电局成功探索出老站改造的新模式,通过利用移动变电站“代班”供电,让用户在“零感知”状态下完成电力负荷过渡和站内设备改造。
110千伏杨箕站改造后整体景观
6月,经过一年的周密策划和三个月的持续攻坚,作为电力保障枢纽之一,运行约三十年的伍仙门变电站“换心”工程即将完成。时值夏季用电高峰,为了能在用户“零感知”的前提下完成设备更换,广州供电局创新狭窄空间大型设备更换“七步法”,制定了精确到小时的施工计划。这是老城市电网改造技术探索与工程创新的又一实践佳作。
这些老旧变电站的焕新,不仅消除了设备隐患,让市民的用电体验全面升级,也为十五运精彩赛事筑牢电力后盾。
03
创新加速度:科技赋能
“绿电点亮全运梦想”
现代社会车水马龙,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对于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重大赛事等活动,更是希望能收获最完美的体验。为了不负人们的期待,广州供电局致力打造超大城市保供范式,以“一度电也不耽误”的担当,书写着来之不易的保供电高分答卷。
广州供电局安监部副总经理孙嘉兴告诉南风窗,随着时代发展,如今的保供电有了显著变化。首先,是数字化。以前,保供电更多的是“人海战术”,靠大量人力投入来实现目标,现在大规模应用数字电网技术后,新型电网有全覆盖的输电线路、在线传感技术和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为精益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撑。
广州供电局为十五运保电部署的氢能应急发电车,为赛事场馆及城市生命线提供低碳可靠电力保障
第二个特点是绿色化。目前广州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大幅提升,光伏发电已成为广州电力装机新增长极,供电局通过推进绿色能源、绿色电网,倡导用户绿色消费,来支撑整个城市层面的绿色行动。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在绿色理念的指引下,十五运会同样朝着“零碳全运”的目标行进。通过绿电交易、光伏建设、空调节能、能耗监测等方式,广州赛区全部场馆按照“100%使用绿电”的目标进行了升级改造。
第三个变化在于科技元素的凸显。此次十五运会,供电局应用了大量创新科技来支撑保供电,譬如应用于场馆侧应急保供电的氢能发电机,以及氢能无人机、机器人、机器狗等,通过这些科技应用来代替传统人力,用机器人战队开启电力巡检新时代。
无人驾驶汽车搭载着智能机器狗,精准抵达高压室、电缆走廊等关键区域
广州供电局电力科学研究院李贝介绍:“最新研发的‘氢旋’无人机,搭载了千瓦级轻量化电堆,续航能力是锂电池方案的3倍,同时具备固定翼长航时与多旋翼垂直起降优势,180分钟的超长续航,单次任务可完成上百公里输电通道扫描,极大解决了长距离线路巡检的问题。”
另外,“空地隧一体化无人巡检系统”使得场馆及周边电缆终端、路面通道及隧道等复杂场景下的巡检作业能够灵活自如。除此以外,广州供电局还开发了悟空、哪吒、哮天、紫云等系列机器人,实现配电网电房-管廊-架空线全场景机器代人全覆盖,在带电作业、智能检修以及应急抢险等场景提供全天候电力保障。而由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的、零污染的植物油变压器,和更环保的设备真空断路器等创新应用,也将科技与绿色完美结合。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为全运会注入了智慧动能,使得赛场供电更加可靠,更为大型赛事低碳办赛、数字化运维提供了可复制的“广州方案”。
孙嘉兴表示,近年来,广州供电局每年的保供电任务多达100多项。在人们放假时,会有专门的电力人员去值守;在机场、火车站等群众出行的重点区域,会有专人到现场保电,只为快速处理异常情况。
追求“万无一失”,这是几乎每个广州供电人在受访时都会提到的保供电目标。
时间带来许多变化,不变的是供电人身上始终坚守的保电精神,和责任的延续。他们将继续用这份不变的热忱,去守护万家灯火。
作者 | 徐观